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着眼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必将对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反映,都是对人们发展愿望的表达。马克思主义作为“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先进科学理论,就是适应正确而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是同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实际利益相联系的,说到底是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相联系的。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给自己赋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论使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引领方向、开辟道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集中体现为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紧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为完成这个理论使命而创立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紧围绕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明确宣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愈益聚焦到引领科学发展上来。总起来说,随着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由突出强调革命到突出强调建设的巨大飞跃;随着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的演进,包括随着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由突出强调建设到突出强调科学发展的重大跃升。
确认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还因为它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命向引领科学发展聚焦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探索科学发展规律,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在发展目的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强调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必须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内涵上,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在注重搞好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进步;在发展路径上,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的统一,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发展模式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等等。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展开,相互构成了一个富有创新性的完整思想体系,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和空间。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围绕发展问题展开的。社会主义只有全面赢得发展优势,才能充分显示相对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才能把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变为现实。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适应破解社会主义发展中各种难题的现实需要而形成的,因而能够引领社会主义事业臻于新的更高境界。
科学发展观开拓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突出体现在它指导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在中国,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是逐步深化的。从建国初期提出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党的十五大确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布局,表明我们党在谋求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进步上愈加清醒和自觉。在新的形势下,适应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引领我们党把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放在同等层面加以规划运筹,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关键,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纽带,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彼此构成了内在互动关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必将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科学发展观开拓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还在于它牢固确立并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作为高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社会制度,它的合理性和优越性,都植根于以人为本,体现于以人为本,归结于以人为本。资本主义尽管把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叫得很响,但其价值目标始终在于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否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写在社会主义旗帜上,这是升华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境界的“点睛”之笔,具有非同凡响的政治意义:第一,它有利于显著提升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大激发人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造热情;第二,它有利于社会主义全面赢得相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优势,进而占据国际政治斗争的战略制高点;第三,它有利于社会主义中国面向世界展示文明形象,不断增强走向世界的主动权和影响世界的话语权。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境界
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始终需要科学理论引领方向。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都是相继适应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客观需要而问世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们党带领人民加快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其科学价值的突出之点,就在于把民族复兴伟业升华到新的境界。
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丰富了民族复兴的内涵,提升了民族复兴所要达到的水准。中华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我们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上,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一体,并自觉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要求,不断赋予民族复兴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通过指导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使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获得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按照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境界,当代中国各族人民所要实现的民族复兴,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民族复兴的文明境界和水准将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所曾达到历史高度的总体性超越,也是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性超越。
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增强了民族复兴的伟力,展现了民族复兴更为广阔的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整个民族的共同担当,要有不可限量的发展资源。而在这方面,科学发展观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理念,既主张民族复兴的文明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又尊重人民群众在民族复兴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极大地集聚起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从而有利于结成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以及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科学发展观倡导和确立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指引我们民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民族复兴伟业在加快历史进程的同时,不断增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引领我们民族立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从而使民族复兴伟业通过有效利用当今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和有益资源,大气磅礴地走向未来。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境界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世界,人类社会文明呈现日新月异的总体发展态势。同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领土纷争、民族宗教矛盾等远未消除,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核危机等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科学发展观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解决全球性危机问题、更好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思想武器。
从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理念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来看。科学发展观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纳入其宏大视野。科学发展观视野里的和谐世界,是充分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让地球家园更加丰富多彩。科学发展观视野里的和谐世界,是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携手应对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协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方向发展。科学发展观视野里的和谐世界,是彼此尊重、平等协商的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普遍本着民主互信原则加强政治上的对话与交流,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不断在新的基础上达成新的共识。科学发展观视野里的和谐世界,是依靠和平方式谋求发展的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自觉拒绝扩张掠夺式发展模式,坚持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合理利用外来资源加快发展步伐,并以自己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从科学发展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人类最高价值理想变为现实的实践过程来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标志和体现。科学发展观从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人类社会最高价值理想,作为本质取向贯彻于现实的科学发展实践。这一时代创举,对于启导和促进人类社会实现文明跃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本身就意味着大大提升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点和层次。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是互为一体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就必然要大力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科学文化的繁荣,促进制度机制的完善,促进社会环境的优化,等等。而人全面发展了,又能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更好地推进社会文明向着理想境界发展和升华。不言而喻,科学发展观关于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在国际社会越是获得广泛认同,越是成为当代世界普遍的理性选择,人类社会文明就越是能够实现历史性飞跃。
(执笔:军队高层次理论人才研修班学员章传家)
上一篇: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下一篇:依法治军具有鲜明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