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2006年中央综治委、总参、总政《关于军队参加平安建设的意见》下发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紧紧围绕“巩固政权、维护稳定、确保安全、促进和谐”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军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作用,深入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平安创建活动,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初步实现了军地双向受益、共同发展。
今年11月下旬,军队参加平安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上14个单位从不同侧面介绍经验做法,18个单位作书面交流,生动展示了军队5年来参加平安建设的丰硕成果,为今后拓展深化军队参加平安建设创建活动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宝贵启示。
全员行动,树牢平安意识
陕西省礼泉县是我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今年秋季,苹果丰收时节,这个县叱干镇果农马迁明挑出一些苹果专程送到县人武部,非让大家尝个鲜不可。马迁明满怀感激之情说:“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巡逻队,咱们果农再也不用整宿看守果园,不用担心小偷来捣乱了!”
此时此刻,鄂西北茫茫群山中,一位在村民中享有很高威望的老党员周家华,正沿着山路义务帮部队看护7公里长的一段光缆线路。总参某部政委全斌介绍说,在这条蜿蜒千里、横穿15个县市的国防通信大动脉上,像周家华一样的护线“堡垒户”有106家。
这些场景只是一个缩影,平安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全面建设服务的缩影。
从2008年起,陕西省军区在省军区系统率先开展“一部一乡镇”平安共建活动,100余个人武部和团以上建制单位,分别对口选择一个乡镇(街道)结对开展平安共建活动,礼泉县只是受益县市之一。而总参某通信团与地方公安、交通、电力、电信、广电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建平安,5年来发现103起危及国防通信线路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稳妥的处理。
平安建设关乎民生、顺应民心、惠及百姓,关乎部队安全稳定,力量源于人民群众,源于广大官兵。河南省开封军分区政委张惠民从实践中得出一条结论:军队参加平安建设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与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牢固树立平安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平安、参与平安、奉献平安的浓厚氛围。
在开封,军地联合组建140支3.9万多人的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随时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这个市金明区杏花镇还把40名复转军人编入应急分队,既保持了复转军人自身的思想稳定,又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了一方的和谐稳定。
全域覆盖,密织平安网络
“平安机场”遍布全国各大空港,“平安边防”分布祖国边陲,“平安营院”惠及全军和武警部队……总政保卫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5年来全域覆盖的军地平安建设网络,有效确保了军队进一步发挥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融洽,也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军队参加平安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这些星罗棋布的“平安建设新景观”展开热议,大家欣喜地看到: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高度,做好确保重要军事目标安全的工作,日益成为军队参加平安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
海军某基地在地方大力支持下,将大面积陆域、海域纳入军事管理区,实施监控,借助连绵大山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在码头建设过程中,面对征迁难题,他们提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重于泰山”,坚持做到不伤害群众感情,靠真诚换来群众的认可和积极配合。
第二炮兵某基地与地方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在阵地周边聘任43名安全信息员,去年一年他们圆满完成了武器装备试验主体区域的勘察防控。
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在成为军队参加平安建设的又一突出特点。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手段,与地方协作联防共保平安,在人防物防技防相互结合上下工夫,实现全员额、全区域、全时段立体防控,有效杜绝了安全隐患。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主动与地方联手净化营区周边环境,平安校园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起长效机制。军事科学院训练队开展专项治理,较好地解决了私自外出、违规上网、不正当交往等问题。
两个士兵两种“牛法”,为何一个碰了壁,一个8年“牛”到底——
法规即铁律,带来好风气人人受益
临近年终岁尾,部队士官选取工作逐步展开。这是个攸关基层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记者与连队官兵聊天,很想了解些这方面的“内情”。
可是,几天来发现,这个话题在连队里并不“热”。这种平静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旅政治部主任袁其斌向记者说起了他亲历的一幕:
这天,历经本人申请、民主评议、基层推荐、机关考核、选前公示环节后,士官选取进入到最后一个程序:组织审批。党委会议室内,旅党委常委坐成一排,各营和直属连队列席会议的战士代表坐在后一排。电子显示屏上,逐个显示选取对象的姓名、单位、考评成绩等。每显示一位选取对象,主持人、时任党委书记袁玉新就问:有没有问题?请大家评议。
当屏幕上出现三营九连一名战士的名字时,坐在基层代表席上的下士乔磊站了起来:“我有意见。这个兵在民主测评、军事考核两个环节,都是勉强过关。早在一个月前,他就牛气地说,旅里有一个指标就是他的。”
“退回营连,重考重评。”袁玉新话音刚落,军务科一名参谋快步走到他面前,低头耳语。大家的目光注视着袁玉新,只见他对那个参谋摆摆手说:“谁答应的,谁去解释。”结果,这个兵碰壁了。
“该卡的事不卡,不讲规矩,就会丢掉赏罚分明这条治军铁律。落实法规难在严,重在严,也成在严。执法如山才能取信于兵,才能带出部队好风气。”袁玉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这儿还有一个兵,那是真“牛”。他叫黄先友,是四营十连侦察班长。在旅里“八一杯”比武中,他年年都捧奖杯;他带的侦察班训练总评成绩,从来稳居全旅前3名。当士官这8年,每次晋升前他都是把报告往连长桌子上一放,说声“这是我的申请”,扭头就走人。而后,就坐等“好事”掉在头上。
听话听音,听战士们聊黄先友的“牛”事,记者能感受到话语间充满羡慕与敬佩。
对此,副旅长冯树松也有切身感受。冯树松是全旅上下公认的素质全面、军事过硬的带兵人。3年前从营长提升为旅副参谋长,去年又从副参谋长提升为副旅长,他不仅“没跑”“没找”,而且两次提拔都是在院校参加培训期间,连人都不在领导眼皮底下。
“我得益于啥?得益于风气好。为啥风气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止住了歪风,带来了人人受益的好风气。近6年旅里选晋士官1900多人次,提升使用干部200多人次,没有一封告状信。” 冯树松这样告诉记者。
《一块地》成了百看不厌的小品,一张“傻瓜图”成了连队的“掌中宝”——
高招就一个,让法规制度有执行力
官兵编了个小品,名叫《一块地》。这个节目虽然演了多次,可因为是由一个连队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所以每次上演,台下还看得津津有味。
小品讲的是:连队楼前有块菜地,营房科助理来检查,要求连队把菜拔了种花美化营院。过几天,作训科参谋到连队来检查,强调军营不是度假村,怎能让花花草草来分心,赶紧拔了建个训练场,好让训练设施达标。时隔几日,文化干事来检查,说开展文体活动有规定,下周比赛打排球,限连队两天时间改成排球场……于是,连队官兵感叹:“俺连这一块地呀,让改这,让改那,到底听谁的?这比赛,那达标,忙得整天乱糟糟!”
说起这个小品,时任旅政委的李明举说:那些年,一任领导一个路子,机关一阵一个点子。所以基层感叹:计划墙上挂,干啥听电话。基层很辛苦,又很忙乱。领导忙得团团转,部队批评还没少挨。抓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逼”出来的。
“被‘逼’出了什么呢?”记者问。
“对问题的反思:过去一讲抓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往往仅把责任落到军务部门头上。可是,为什么不灵?不是领导没抓,也不是军务部门不尽责,问题出在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看‘小’了,干了‘骑马找马’的傻事。”
“怎样才不是看‘小’?你说的‘马’指什么?”记者追问。
“就是不把它作为一个部门和一阵子的事,而要把它当作抓好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共同‘抓手’,当作管方向、管基础、管长远的系统工程。我说的‘马’就是摆在面前的法规制度。”李明举感慨道,“出这个点子,想那个高招,其实都没有靠法规制度从严治军最好使最管用。”
旅领导对《一块地》,没有一笑了之。一番反思后,他们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立下4条规矩:不走捷径,见效快慢都落实;不漏条款,项项法规都落实;不搞变通,合不合意都落实;不留死角,单位大小都落实。“落实这4条规矩,要有过河的‘桥’。这个‘桥’就是‘傻瓜图’”。旅政治部主任袁其斌带记者走进四营十连,指着门厅墙壁上挂着的《连队依法开展工作基本流程》说:这种“傻瓜图”旅、营、连三级都有。
为何叫它是“傻瓜图”呢?记者问。
“能说‘傻瓜照相机’傻吗?它用起来简单,科技含量却很高。同样,一张‘傻瓜图’在手,连队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必须做什么?程序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官兵一清二楚。” 袁其斌接着说,“别小看这张图,正是因它非常好使管用,才有了‘傻瓜图’的爱称。”
记者追问,“傻瓜图”是谁的发明创造?
得到的回答是:一茬接一茬、一任接一任的集体创作。旅领导组织机关干部和连队带兵人,开了许多次“诸葛亮会”,对战备训练、行政管理、后勤和装备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梳理后,从军委总部下发的法规中筛选出旅以下部队需要落实的各项内容,“傻瓜图”是这些法规的精华版。
“傻瓜图”就是依法办事的“路线图”。曾任该旅旅长的王兆桢告诉记者:“它督促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基层依法运转、官兵依法办事。实践告诉我们,今天我们缺少的是对制度和法规精益求精、不折不扣的执行。一张‘傻瓜图’,带来的是落实法规制度的执行力,用好它就是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当日子过。”此言,意味深长。
“雄心壮志”为何引来“找茬”?面对“大考”为何部队平静如常——
法规润物无声,滋养着战斗力的“元气”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记者在9天的调研中发现,这里有一些看似普通平常的细节,却很值得深思回味:
一天,旅里来了两名客人。他们是兄弟部队的领导,也是副旅长孙彦波的老战友。车刚进营门,人家就在电话里说:“到你们旅里来转转。你忙你的,别陪了……”不打招呼“来转转”,又一再强调“别陪了”,孙彦波明白,人家就想看看炮兵旅这个先进典型的日常状态是啥样。
1小时后,孙彦波手机再次响起:“我们走了,你别送了。”听此,孙彦波以为自己没有陪同失礼了,连忙向老战友道歉。无奈,老战友只好解释为何不辞而别:“转了十几个连队,大半个营区,只有我们两个没戴军帽、没穿制式皮鞋。实在不好意思转了。服了!”
记者深知,带兵人之间最难张口的话就是:服了!
听说,每年该旅基层官兵100%落实休假。记者心里打了个问号。为核实这一细节,我们3名记者通过与连队官兵聊天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是忙了几天没有找到否定这个100%的证据。
六营换了新装备,一时间上下欢欣鼓舞。随即营里提出,半年形成战斗力,当年打出“满堂红”。如此“雄心壮志”,旅领导不表扬,还带着机关干部一次次跑到该营查问题。营里很困惑:不让当“快马”,反而来“找茬”?旅里给六营规定:按装备规范和训练程序,一招一式不准漏训,哪个台阶也不得“跨越”。于是,六营扎扎实实地细抓,一步一动地苦练。结果,新装备列装至今,六营发射34发导弹,发发命中目标。时任营长的冯树松对此深有感慨:战斗力不是温度计,你发烧它就跟着热。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又好又快。
在记者调研的这段时间,部队正在山区进行战术训练。我们知道,他们马上就要参加有外军观摩的实兵演习,接着是面对全军军事训练一级旅定级评定考核。接连两场“大考”,哪个考“砸了”都是“砸牌子”的事。然而,记者在连队里没有看到加班加点、临阵磨枪的情形,政治教育、党团活动、班务会都按计划进行,基层官兵探亲休假照常安排。结果怎样?记者后来从军区机关了解到:该旅在这两场“大考”中得到的评价,一个是“演习成功”,一个是“考评优秀”。
细节点点滴滴,见证的是这支部队全面落实、严格落实、长期落实、领导带头落实法规制度的真功;见证的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滋养了部队战斗力的“元气”。
临别前,记者与该旅三任政委座谈,他们的共识启人深思:常说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攸关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大文章,但再大的文章也是靠一字一词串起来的。所以,只有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把法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做好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