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为适应征接兵方式的调整改革,探索与部队共管共育入伍新战士的有效途径,江苏省常熟市人武部组织乡镇专武干部、新兵家长代表42人,历时两个多月,兵分四路对2011年底入伍新战士进行跟踪走访。他们先后与部队干部、常熟籍新战士和带兵骨干召开座谈会35次,发放新战士思想调查表近千份,了解新战士心里话,记下部队和带兵骨干对新兵的希望,为进一步做好新兵对接工作、助新战士快速融入军营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有的新兵对军营不大适应
小张是从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入伍到驻甘某部的一名新兵。在家乡,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业余还在一家酒吧做过歌手,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走进军营后,他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的一切光环都没了,心理落差很大。
小张的情况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如今的新战士,独生子女占总数的60%以上。长期以来,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到部队后的不适应成了融入部队的一大障碍。”驻甘某旅副参谋长、新兵团团长刘石武说。对于这一点,该旅新兵团陆参谋也深有体会。新兵开始训练后,他就接到诸如“课余时间应完全自由支配”的提议,甚至还有新兵提出不愿住集体宿舍,请求连队辟单间的要求。一直被带兵骨干看好的驻山东某部新战士小秦说,到部队后,训练辛苦什么的都能坚持下去,唯一让他无法适应的是军营这种任何时候都要步调一致的生活方式。
有的带兵骨干对新兵关心过度
新战士小陈入伍后,在一次训练中因几个动作没有做好,被班长批评了几句,心里生闷气。班长问小陈到底想干什么时,小陈随口就说了一句:“想回家!”没想到这三个字捅了“大娄子”,班长当天晚上熄灯后拉着他在连队学习室谈了一个小时。尽管小陈一再澄清自己当时说的是气话,但班长还是似信非信。第二天,排长又把他拉到一边讲了半个小时的道理。
这件事听起来让人觉得新训骨干“小题大作”,谨慎过头。但有些班长明确表示,他们这么做完全是责任心使然:新兵家长把孩子送到部队,如果出了什么事,没法交待;另一方面,那么多血气方刚的新兵,万一有一个真的出了什么事,从班长到各级领导精力都会受牵连,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因此,有些班长骨干一发现“苗头”就及时上报。“我们跟新战士接触时间短,不清楚他们的思想底数,反正报了不会错。”然而,带兵骨干的这种“责任意识”,增加了新战士的思想负担,使他们很难对战友畅所欲言,把真心话和疑惑掏出来跟骨干交流,对新战士的成长也不利。
快速转变要把握好与快的度
让每一名新兵尽快完成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是每一名带兵骨干的愿望,也是每一名新兵家长的希望。但是,“快”是有技巧的,应循序渐进。如把握不好度,有时甚至可能弄巧成拙。
在驻豫某部走访,新兵团唐团长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名新兵在训练时总是赶不上趟,班长很着急,经常给他开小灶,但是效果不明显。后来这名新兵提出要回家,这下新兵班长算是找到“病根”了——他是有思想问题。唐团长找到这名新战士拉家常,了解到原来这名战士从小体质就不太好,入伍后训练强度大,有些吃不消。本来心里很急,班长又催得紧,还经常加班加点,身体更是受不了,所以干脆提出回家。“这哪里是思想问题,完全是方法问题嘛!不能把体质差一点的新兵变成了有思想问题的新兵。”唐团长说。
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负责新战士训练的班长骨干基本上都是训练标兵,其中30%以上的新兵班长是中士以上军衔,他们普遍反映新战士训练成绩提高太慢。在对新战士的问卷调查中,有40%的新兵反映新兵班长在训练中给自己开过“小灶”,35%的新战士感到班长在训练中给他们的压力太大,有思想负担。
新战士健康成长,需要军地共同努力
江苏省征兵办领导认为,新战士参军入伍,能否顺利融入部队,是新战士家长和部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新战士在军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在这个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过程中,既有新兵本人的基本素质问题,也有部队的教育引导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军地共同的努力。
国防教育还需加大普及力度。新兵大多来源于校园,学校要进一步发挥好国防教育主阵地作用,扎实落实学生军训。同时,各地还应把国防文化与当地城市文化、社区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从更多的渠道引导青少年去了解国防,认识部队,从而在入伍后更快融入部队。
正视年轻人的社会能力教育。长期从事青年心理学研究和驻地官兵心理辅导的常熟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邱慧萍建议,家长应有意识地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做文章,让孩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触摸社会脉搏,培养良好的社会认同感,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必须强化带兵人的责任意识。武警驻豫某师师长陈雄埃说:征接兵方式改革后,部队应加强与省军区人武系统的联系,主动提前熟悉兵员,补上“新兵走访”这一课。
带兵骨干配备还需科学合理。驻疆某团新兵团团长邵明楼告诉我们,长期以来大家意识观念中的“强将手下无弱兵”,导致一些单位在挑选带新兵的骨干都从训练标兵里选拔,而且觉得兵龄越长,带兵越有经验。事实上,这样做也有明显的弊端,这些训练标兵一般都好胜心强,他们在训练中目标要求高,总感到新兵的训练成绩不如人意,容易滋生急躁情绪。另一方面,兵龄越长,他们与新战士年龄悬殊也就越大,思想上的沟通更加困难。好在有些部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今年在挑选新兵骨干时,就注意到他们个体素质的衡量,充分发挥新兵骨干在训练和思想工作中综合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