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前沿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前沿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军事前沿

探访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心理咨询师群体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6-20

 新闻点睛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009年8月,总部首次召开全军心理服务工作座谈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

    ? 2010年1月,总政依托全军政工网开展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远程教育培训,并设立培训中心。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积极组织官兵参加远程教育,并走开系统培训心理专业人才的路子。

    咨询师是怎样“炼”成的

    5月27日,周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昕吃完早饭便坐在电脑前,登录政工网心理服务专栏,开始为官兵提供心理咨询。

    刘昕曾是集团军所属某师医院军医。谈起“半路出家”当上心理咨询师,她感慨颇深:“一些战士因心理带来的困扰,有时超过身体的痛苦。”2005年,部队选派她到第102医院学习心理学知识,2008年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如今,她已是集团军政治部专职心理咨询师,开设“880(帮帮您)心理服务热线”电话,接受官兵心理咨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人接触心理知识后,便逐渐爱上心理专业。某防空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秋莲是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2006年6月,她从湖北长江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特招入伍。经过厦门海峡人才培训中心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她在基层迈开了心理服务的步子,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

    和她们一样,这个集团军先后有20余名专职心理咨询师被选送到驻地医院进修、参加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去年以来,某防空旅有23人次到驻地医院进修,两次邀请军地心理专家来部队授课。目前,这个集团军有198名官兵通过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其中29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3人被聘任为全军政工网值班心理咨询师。

    专业疏导播撒心灵阳光

    “别急,慢慢说”“想哭就哭吧”……这些话是心理咨询师的口头禅。采访中,胡秋莲告诉记者:“心理咨询师只有切实用心,才能让对方找到心灵慰藉!”

    战士小武因家庭问题,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胡秋莲为他制订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心理理疗计划。第三周,胡秋莲有事请假回老家。回家后,她坚持用长途电话对小武进行治疗,有时一天要打几个电话。面对家人的疑惑,她解释说:“咨询者对咨询师有种天然的依赖感,只有真诚服务,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理服务不同于思想工作,心理检测、心理治疗等都需借助一定的专业设施,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某炮兵旅心理咨询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岩介绍说,音乐放松椅、音乐按摩床、肌电反馈仪等设备,这里应有尽有。

    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手法,线对线、键对键、面对面等多层面的交流,让官兵从内心深处得到放松。心理咨询室内,因压力过大夜不能寐的中士小吴坐上催眠椅,听着催眠曲,逐渐进入梦乡;下士小苏烟瘾较大,孙岩对他使用厌恶刺激仪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他们不是“一个人战斗”

    “心理咨询室成立之初,来咨询的官兵寥寥。”某通信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晓芬回忆说,一次,新战士小王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后不久,“小王有心理问题”便在连队传开。

    “刚开始,经常是战士前脚走,连队和机关干部后脚就来询问情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建明说,“那时,单位来了人,指导员就觉得没面子,认为都是思想问题,他们自己能解决。”

    “心理咨询不是一个人战斗,官兵心理健康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如今已成共识。”采访中,某装甲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武可哲说,基层带兵人懂些心理知识,就能共同做好维护官兵心理健康这篇大文章。

    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张学杰介绍,现在,所属部队都为基层班排订阅了《心理与健康》《青年心理》等书刊,普及心理学知识;组织政治干部集训和预提指挥士官集训时,把心理知识纳入培训内容;以基层政治干部、卫生干部和优秀士官班长为重点,选拔一批能在部队扎下根的兼职心理工作骨干,打造一支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牵引,基层政治干部为主体,营连心理骨干为基础”的心理工作骨干队伍。

    与此同时,面对日益壮大的心理咨询师队伍,这个集团军不断完善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优先立功受奖、晋职晋衔。刘昕、胡秋莲因工作出色荣立二等功,20余人先后荣立三等功,刘昕还被全国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手”。

    配好钥匙开“心锁”

    在相对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官兵,较少经受艰苦生活和逆境的磨炼,而部队紧张的训练、严格的管理和随时准备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等固有的特性,又必将使官兵受到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多。维护官兵心理健康,让官兵获得专业心理服务,如今已摆上部队工作重要位置。

    心理服务,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相对独立的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谁都可以做、谁都会做。配好钥匙开“心锁”,有赖于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当前,我们应结合部队对心理服务人才的需求,培养人才、完善队伍,建设一支以专业心理工作者为骨干的人才队伍。惟有如此,才能切实增强心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