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国防部网讯 据中国军网7月25日电 解放军报记者张晓祺、通讯员郗奔报道:秦岭深处,小镇桥南。盛夏时节,记者随总装基地官兵踏上一段特殊的“朝圣之旅”。荣誉史馆内,一张张鲜活生动的照片,一幕幕攻关克难的镜头,让“国家、使命、荣誉”这些崇高的字眼,在官兵心中有了温度和色彩。
祖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奋战在科研一线官兵的默默耕耘。在“赞颂科学发展成就、忠实履行历史使命”教育活动中,这个基地紧密结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把百余幅官兵岗位建功的照片挂进荣誉史馆,激励官兵思责奋进、励志铸魂。
“这些身边典型的先进事迹,合拢是本厚重的书,打开是幅壮美的画,成为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基地政委刘建国对记者说。颁任命书、立军令状、签责任卡……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基地党委坚持把完成重大任务作为深化教育的“大熔炉”,通过开誓师会、发倡议书、搞挑应战等形式,让广大官兵把誓言印在脑海,把承诺流淌心间,把责任担在肩头,切实增强投身任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胡正海是基地老一代测控专家。现为基地工程师的女儿胡?斯,每次在荣誉史馆里看到父亲的照片,内心就会升腾起骄傲和自豪。她告诉记者,事业蓬勃发展,精神代代传承。作为一名技术骨干,我要继承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立足本职再立新功。
看到荣誉史馆内有自己的照片,曾参加8次神舟飞船回收任务、被誉为“神舟开舱第一人”的基地着陆场站士官李涛说起一段难忘经历。“今年春节,我回老家探亲,一下火车,乡亲们都争着和我握手,他们说和我握手就等于和航天英雄握手了!村长还请我回母校为孩子们上了一课。”李涛说,“就为航天人的这份荣耀,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基地副司令员张海东今年4月已到退休年龄,当时组织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他提出惟一的愿望——亲手把神舟九号航天员接回家。6月29日,当张海东在内蒙古阿木古朗草原看到3位航天员成功出舱,眼中瞬间溢满盈盈泪花。
教育中,这个基地还组织科技干部制作“记忆中的航天事业发展曲线图”,让祖国航天事业的重要事件跃然纸上,并通过举办“我看航天新变化”DV作品大赛、“征途如虹”航天书画摄影展,加深官兵对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了解。许多官兵深有感触地说,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体现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彰显的是党的英明伟大。
上一篇:梁光烈与阿富汗国防部长会谈
下一篇:中国驻英使馆举行建军节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