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新闻提示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环太平洋-2012”海上军演落下帷幕。参演军舰尽管渐行渐远,演习检讨却越来越热。
了解一场军事演习,看一眼参演装备就够了。在美国电影《超级战舰》中,“环太平洋”军演已经能和来自外太空的外星人开战了。那么现实中呢?让我们跟着军事专家郑文浩一起,深度解析“环太平洋-2012”海上军演装备。
友情出演:近半国家没带装备
22个国家,42艘水面舰艇、6艘潜艇,超过200架飞机,25000名官兵——这个数字乍一看有些吓人,平均下来每个国家派遣了2艘舰艇和1000名以上的官兵。但实际上,有近半国家根本没有派遣舰艇参加,仅仅是露个脸,助下威,友情参演罢了。
例如印度、挪威、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荷兰、秘鲁、英国、哥伦比亚、泰国和汤加,就没有派出任何舰艇和作战飞机参加今年的演习。他们中有的只派出了高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有的只派出了步兵排一类的小型作战单位。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国家,有的是因为演习实在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派遣舰艇劳民伤财不说,甚至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外交关系上的麻烦,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有的是因为海军力量太弱小,实在掺和不到这种大型的海上军演里面去。
引人注目:“宙斯盾”自成一派
此次军演,除了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之外,还有一种装备格外引人注目——舰载“宙斯盾”系统。
参加演习的42艘水面舰艇中,有11艘装载“宙斯盾”系统——其中美国9艘(包含3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6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韩国1艘(“世宗大王”级的第二艘“栗谷李珥”号)、日本1艘(金刚级“妙高”号驱逐舰)。如果我们剔除那些参演的支援舰艇和小型舰艇,只计算主战舰艇的话,“宙斯盾”比例惊人。
“宙斯盾”系统在世界海军装备体系中的扩散,是美国打造全球化海上盟友体系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宙斯盾”系统的存在,使美国和日韩等盟友在海上的联合作战(包括防空、反导)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让“环太平洋”系列演习具有实战意义上的战役战术背景,关键就在于“宙斯盾”系统。这些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先进战舰,构成了演习的基本骨架。而没有装备“宙斯盾”的战舰,就只能游离于这个核心体系的外围。从这个角度判断,俄罗斯参加美国这类环太平洋军演,实际意义十分有限。
从“宙斯盾”战舰在亚太装备情况可以看出,美日韩将处于核心圈的地位。尽管美国媒体称这次演习把日本和韩国捏到一起演习就是胜利。但在海上联合作战上,二者其实早有了技术基础。此外,澳大利亚已经购买了3艘装备有简化版“宙斯盾”系统的新型驱逐舰。在未来“环太平洋”系列演习中,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些澳军新舰艇的身影。
“宙斯盾”系统将成为观察美国的“环太平洋”系列演习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无论多少国家参与进来,是否拥有“宙斯盾”系统将成为判断参与国地位的重要标准。
不容忽视:“水下忍者”悄然过招
参加这次军演的潜艇,很容易被媒体所忽视。因为潜艇为水下作战兵器,所有武器和人员都隐藏其中,表面没有任何有特点的外部装备。因此他们相对于航母和大型水面舰艇,不太吸引外界的眼球。
但是这次参演的潜艇不容忽视,它们基本代表了目前常规潜艇和核动力潜艇的最高水平。美国出动的是1艘“洛杉矶”级和2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这两种潜艇是美国海军潜艇的主力装备。另外3艘常规动力潜艇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韩国和加拿大。
一些媒体经常将俄罗斯“基洛”级潜艇称之为“大洋黑洞”。但实际上西方国家,特别是英、法、德等国,常规潜艇的技术实力与俄罗斯相比丝毫不差。只是由于俄罗斯潜艇价格便宜,发展中国家购买较多,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加拿大参演的“维多利亚”号常规潜艇,是英国在充分吸取了核潜艇研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基础上设计的高性能远洋作战潜艇。它既能在大陆架和浅海区活动,也能到北大西洋作战,作战区域广大。韩国参演的“罗大勇号”常规动力潜艇,则来自德国209-1200型常规动力潜艇,该艇可靠性高,自动化水平高,配备艇员少,噪声小,和“基洛”级不相上下。澳大利亚参演的“法恩科”号常规潜艇,则是著名的“科林斯”级潜艇,其性能、武器威力、安静性和自动化水平都属世界先进水平。澳大利亚官员曾经宣称,世界上没有其他常规潜艇在技术方面能超过“科林斯”级潜艇,在水中,“科林斯”级常规潜艇几乎无法被发现。
西方国家制造的常规潜艇参加演习,可以有效提升美国水面舰艇、海军航空兵和核潜艇部队对抗“先进常规潜艇”的能力,并积累相关经验。以前曾经发生过埃及老旧潜艇突破美国航母反潜圈的情况,这次演习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类似情景。即使如此,美海军也必将从中找到一些反潜作战的缺陷和短板。
值得关注:军舰工业正在转移
这次演习参演的主战舰艇,虽然都来自太平洋沿岸国家,但相当部分仍然脱胎于大西洋国家的设计和建造。
从海军装备发展历史上看,大西洋海域的美国和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是传统的海军技术强国。在这次演习中,除了美国海军以外,日本、韩国的主力舰艇都是脱胎于“伯克”级驱逐舰的基本构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舰艇来自于德国MEKO200的设计,新加坡的隐形护卫舰则是法国设计建造,常规动力潜艇也是来自英国、德国、瑞典的设计和技术。更不要说,一些国家的参演舰艇,干脆直接来自英美的二手退役舰艇。
目前来看,大西洋国家仍然保持着这种优势。但值得关注的是,现有的海军装备设计建造工业,正在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由于亚太地区在全球重要性的提升,太平洋国家的舰艇制造能力也在迅速进步。
目前日本、韩国已经具备了一定大型水面舰艇的制造能力。韩国在吸收德国潜艇技术之后开始积极拓展世界市场,日本的常规动力潜艇也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关注。可以预测,在周边海军装备更新的刺激下,一些太平洋国家将成为海军装备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本和韩国造船技术的进步,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军工产业链的配合下,不但在未来能满足本国海军的需要,其强大的产能还会极大冲击现有舰艇出口格局。
美“自由”号濒海战斗舰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称,按照原始设想,濒海战斗舰能够快速转换模块化任务包,用于代替舰队的护卫舰、扫雷舰和巡逻艇,但新的评估结论是,该舰由于性能不及现有的护卫舰和扫雷舰,成为美海军的“鸡肋”。
梦幻般的设想
为了响应“由海向陆”的战略转型,美海军在21世纪初提出“濒海战斗舰”的概念。该型战舰主要进行跨海近岸作战,为航母编队充当急先锋,夺取近海控制权。排水量控制在3000吨以内的濒海战斗舰成为美国海军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
濒海战斗舰的舰体结构采用可组合的系统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可以根据任务的变化换装不同的模块。
濒海战斗舰主要由核心系统和任务包两部分组成,任务模块包括舰炮、无人水下航行器、声呐和其他设备等。这种结构方式可保证濒海战斗舰具备水面舰艇的基本防御能力和执行某一种重要任务的能力。核心系统实际上存在于濒海战斗舰的每一个分结构中,其目的是保证战舰的基本作战能力,如攻防、导航等。
考虑到技术上的螺旋式发展,濒海战斗舰的核心部分组件也采用模块化,以便在今后能方便地完成技术更新。任务包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系统群,能赋予战舰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一个任务包由数个使命模块、有人或无人驾驶小艇、可释放和部署的传感器或特种任务分队的士兵组成。
濒海战斗舰的使命任务可以归纳为:执行反潜战,尤其以柴电潜艇为主要目标;水雷战和防御集群式小艇的攻击。在中高强度作战环境下,濒海战斗舰主要用于与航母编队等主要作战力量搭配使用。
航母编队首先利用舰载机、巡航导弹等力量实行远程攻击。然后,由濒海战斗舰充当航母编队急先锋,在舰载机的配合下,率先进入战区,驱逐、清理敌近岸的导弹艇、鱼雷艇、攻击艇;建立反潜防御圈,驱逐击沉柴电潜艇和小型潜艇;清除水雷,确立安全海域和航道;对敌海岸浅近纵深进行侦察打击。在航母编队等主要作战力量的前方和侧翼形成一条新的反潜、反不对称水面袭击的防御圈。
在航母编队等主要作战力量在安全海域内对内陆深远处进行兵力投送、火力打击的过程中,濒海战斗舰可以在航母编队外侧形成一条隔离带,阻止敌潜艇渗透,阻止不明船只靠近,避免不对称攻击。
如果配备通讯指挥模块,濒海战斗舰也可以部署在航空母舰和海岸之间,对舰载机进行识别引导。
在中低强度作战环境下,濒海战斗舰可能会运输、掩护特种部队,深入到海岸、岛屿甚至通过内河深入到内陆执行渗透任务,也可搭载特种部队执行封锁、登船检查任务。如果去掉任务模块,安装中小口径速射炮,濒海战斗舰就能变成巡防舰,在打击海盗,反走私,缉毒等方面比使用航母编队更有成本优势。
难割舍的“鸡肋”
今年1月以来,美国海军少将塞缪尔·佩雷斯和一个10人小组展开了一项名为“海军作战”的机密研究,对舰队“接收、使用和部署”濒海战斗舰的“便捷性”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
濒海战斗舰原先的设想亮点是能够快速转换的模块化任务包,比如,在单次部署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容易地从扫雷舰转换成反潜舰。但现在看来,这项转换无法在几天内完成,而实际上需要数周时间,而且这种战斗舰无法达到它将要代替的舰艇原有的作战性能。
评估认为,濒海战斗舰难以完成海军最初的战略文件《21世纪制海权合作战略》中所提出的大部分舰队任务,例如执行战区安全合作和威慑任务以及海事安全行动,如清剿海盗。
濒海战斗舰无法成功执行设想的其他三个核心任务——即前沿存在、制海权和力量投射,而只能完成一些人道主义援助和抢险救灾任务。
除此之外,濒海战斗舰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无法有效防御反舰巡航导弹,而这种武器是几乎所有潜在敌军的小型快速攻击舰都能够携带的。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用于近海作战的新一代海上舰艇。集光环和缺陷于一身的美海军濒海战斗舰该何去何从?毫无疑问,这是让美海军纠结的问题。
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无疑是此次演习的主角。作为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的首舰,“尼米兹”号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级航空母舰,主要使命是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并保持制空权和制海权,封锁海区,保卫海上交通线,支援登陆等。此次军演,是“尼米兹”号维修升级后首次亮相。
大洋鳄鱼:“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 与“尼米兹”号航母同为核心的“埃塞克斯”号攻击舰,是美军“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第二艘舰。作为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载机最多的两栖舰艇,其4万吨的满载排水量,甚至超过了英国、意大利等国的轻型航母。此次军演,“埃塞克斯”号主要任务是进行两栖攻击和提供空中支援。 防空达人:“妙高”号导弹驱逐舰 “金刚”级“妙高”号导弹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先进的护卫舰,也是世界上第二级装备“宙斯盾”武器系统的驱逐舰。它是日本小说电影中明星级的装备,今年的美国大片《超级战舰》中也有它的身影。“金刚”级导弹驱逐舰可同时对付12个空中目标,具有一定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超级陪练:“维多利亚”号潜艇 作为此次演习反潜课目假想敌之一的“维多利亚”号潜艇,是加拿大海军1998年从英国购买的“支持者”级常规动力潜艇。该级艇设计时大量采用了攻击核潜艇上的多种新技术,可用于反潜、反舰和执行其他侦察任务,是一级性能良好的远洋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拥有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是其最大资本。 空中哨兵:E-2C“鹰眼”预警机 作为目前美海军唯一型号的预警机,自问世以来,美国E-2C“鹰眼”预警机在多次战争和局部冲突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多国空海军采用。E-2C可以同时追踪2000多个目标,并对其中40个目标进行指挥拦截。E-2C电子干扰能力极强,没有安装任何武器。 遮人耳目: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 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是美国在 EA-6A 基础上改进研制的4座舰载电子干扰机,其前身是美海军的A-6攻击机。EA-6B干扰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干扰频段宽,自卫能力强,改进型携带“哈姆”反辐射导弹,可以对雷达进行硬摧毁。 反潜新秀:P-8A“海神”反潜机 P-8A“海神”反潜机是美国最新研制的多任务海上巡逻机。这位服役未满一年的新秀身上,装备有代表了轻型空投反潜鱼雷最高技术水平的MK54反潜鱼雷。独特的翼尖设计、高效的灭火系统以及新型的海上监视雷达的改进,更是让这位新秀如虎添翼。这次演习,是它首次在大型军演中亮相。 夜视高手:S-70B-2“海鹰”直升机 澳大利亚S-70B-2“海鹰”直升机的主要任务是反潜、反舰、搜索救生、撤退伤员以及垂直补给。它综合了美国海军的SH-60B和SH-60F“海鹰”的很多特征。多年来,它被不断改进。为机组人员装备的夜视仪使得S-70B-2“海鹰”直升机具有了夜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