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前沿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事前沿

当前位置: > 国防思想 > 军事前沿

京郊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演练场见闻――时刻待命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9-06

   北京西郊,乡间古镇绿意盎然。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就驻扎在这里。8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来到这里,看看这支“国字号”队伍现在在干些什么。

    上午9时30分,一进营区,只见200多名身着桔红色救援服,衣背上印着“CHINA”字样的队员们正在进行体能训练。天气酷热,已经训练了个把钟头的队员们早已汗湿战袍。

    “我们是国家救援队,在人民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有责任为减轻受灾地区人民的苦痛作出最大的努力!”救援队总队长、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团长王洪国说,“我们每位队员每天必须跑步5公里,做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200个,越400米障碍2次,进行器械训练40分钟,并且每周都有5公里全副武装越野,每月一次野外生存训练,要求官兵们在极度疲惫状态下,连续完成8个课目的训练任务……”

    穿过营区,记者来到位于山坡后面的训练场。这里是模拟地震灾害现场,楼房倾斜,废墟成片。

    “在2号区域地下管道内发现一名幸存者,目前已失去意识,请增援并准备好三脚架、凿岩机、切割机。”现场组训的一营教导员李树东发出指令。

    三连代理排长杜祥雷带领3名队员迅速携带装备器械赶往2号区域,切割、打孔、支撑……整套救援程序动作熟练、处置得当。不到10分钟,“幸存者”被顺利救出。

    王洪国介绍说,他们经过不懈努力,自行建成了集倒塌建筑物救援、狭窄空间场地救援、高空救援和特种环境救援于一体的模拟训练场,实战演练让救援能力迅速提高。

    2003年5月,刚成立两年的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救出一名12岁男孩,成为两支搜救出幸存者的队伍之一。

    从印度洋海啸到巴基斯坦洪灾,从汶川地震到日本海啸……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印有“CHINA”字样的红色身影闪现。救援队成立11年来,先后17次执行国际国内地震、海啸、雪崩、泥石流、洪水、滑坡等重大救援任务。

    2009年11月,组建8年多的中国救援队,顺利通过了有21个考核课目、近150项考核内容的联合国测试,成为亚洲第2支获得联合国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的队伍。2010年,救援队扩编,增加了包括搜索、营救、动力、照明、通讯在内的9大类150多种、13000余套地震救援装备。如今,救援队可以在9个区域18个作业点位同时展开作业。

    “像今天这样的训练,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总队长王洪国说,“我们是抢险救援‘国家队’,必须苦练本领,时刻待命出征!”

    上图:救援队开展搜救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