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事变背景
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我东北,进而实施蚕食中国的计划。热河、察哈尔、绥远、河北等地发生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共产党与民众呼吁抗日。关内关外爆发了局部抗战。然而,蒋介石一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令东北军撤入关内,不支持各地的抗日,全力“围剿”红军,扼杀进步力量,对日本一再退让。
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杨虎城在陕西进攻红军。张、杨两将军在民族危亡之际不愿再做内部争斗而让日寇得利之事,实际上没有全部按照蒋的命令办事。
从1935年11月开始,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多次与共产党接触,商定了停战、抗日、通商等有关协议。张文彬作为红军代表驻西安,公开身份是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部政治处主任秘书。
张学良虽身为国民党军队副总司令、国民政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西北“剿匪”司令部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但他毕竟不同于蒋介石。日军炸死其父和占领东北,使他集国难家仇于一身。他还替蒋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他也积极与共产党取得联系,曾于1936年3月亲自驾机到肤施与周恩来、李克农商定联合、抗日等事宜,约定“共同保卫中国”。
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反复劝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致声泪俱下,均遭严厉拒绝。1936年12月9日,有学生游行集会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蒋下令若学生不服从“格杀勿论”。张劝学生们回去,并说一周内以事实答复学生。张再次见蒋好言相劝,蒋拍桌子瞪眼睛训斥张。于是,张决定与杨采取实质性行动。
兵谏与谈判
1936年12月11日夜,张学良带军官来到新城与杨虎城一起坐镇指挥兵谏。
12月12日凌晨3点,东北军外围部队包围了蒋介石下榻的华清池,与蒋的卫队发生交火。张学良卫队团团长孙铭久等人在骊山半山腰一石头缝内发现蒋,把蒋请上了一辆小车。十七路军包围西京招待所,扣留了随蒋到来的南京政府军政部次长陈诚、豫鄂皖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卫立煌等高级军政人员,解除了中央宪兵一团等武装,占领机场等处。
当天上午,张、杨向全国和南京政府发出通电,说明此次行动的目的,提出八项政治主张: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七君子)。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之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上述八点有七点完全符合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此前提出的救国纲领。全国许多进步团体、群众对张、杨表示拥护。国民党内多数人主张和平解决事变。英美支持宋美龄等人营救蒋介石。日本希望中国爆发大规模内战以求从中渔利。南京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主张讨伐张、杨,已有所行动,但未得逞。
在通电的同时,张、杨采取必要的军政措施,包括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任主任、杨任副主任、董英斌任参谋长)等。
中共中央得知事变消息后,召开政治局会议,于12日即电告张学良:建议他以可靠的部队守卫蒋;应倾全力团结好东北军与十七路军;拟派周恩来去西;西安共商大计,征求张的意见;红军立即南下,向东北军与十七路军靠拢,以应付各种事变。
18日,张学良派飞机把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李克农等接到西安。周一行对外称为红军代表团。周与张、杨分别见面,“三位一体”正式形成。红军与张、杨一致认为,只要蒋停止内战、真心抗日,可以拥护他。
20日上午,宋子文与端纳(澳大利亚人,当过蒋、张的顾问)飞抵西安,见了蒋。宋回南京后四处说蒋在西安很安全,赞美周恩来。21日,代理行政院院长(该职原由蒋兼任)的孔祥熙同意宋子文、宋美龄兄妹去西安。
22日下午,宋氏兄妹到了西安,见了蒋。当天,宋美龄会见张,批评张做事莽撞,希望尽快收拾“危局”。张说,一不要钱,二不要地盘,只要蒋答应抗日,不签文件也可以。
23日上午,西安方面(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与代表蒋的宋子文谈判。当日,宋美龄与周恩来长谈了一次。24日,宋美龄也参加了西安方面与宋子文的谈判,并单独与周恩来再次长谈。宋美龄同意停止内战,要求周恩来说服杨虎城早日放蒋。周应允。
24日晚,宋氏兄妹陪周恩来去见蒋。蒋对周说,你曾经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周对蒋说,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红军也听你的指挥。宋美龄说,以后不剿共了。蒋考虑一下,表示了三点:(一)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二宋及张学良代表他与周解决以前谈好的问题。(三)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这些内容,蒋没有书面保证,更没有公开宣布。但周与蒋的见面,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更为牢靠的基础。
25日中午,张学良找到杨虎城要求放蒋。杨对蒋无保证就走还是不大同意,更不同意张亲自送蒋回南京,但一向尊重张的杨当着蒋的面不愿与张争执,只好与张一起送蒋去机场。
张登上自己的飞机前给了杨一份手谕,内容是请杨自25日代理自己的职务,万一有事,东北军听从杨与于学忠的指挥。下午4时,张的飞机与蒋的飞机同时飞赴洛阳。周恩来得知消息赶到机场欲劝张勿亲去,已来不及了。
整个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具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结束了十年内战,二是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和作,三是为全民族共同抗日奠定了政治基础。
事变余波
蒋介石一到洛阳立即命令张学良致电杨虎城释放陈诚、卫立煌等人回京,张发了电报,西安方面经过商量将被扣人员全部释放。
26日上午,蒋飞抵南京,下午张与宋子文同机到达。27日,蒋发表了陈布雷代拟的《对张杨的训词》,说自己能安然返京完全是“伟大人格”感召的结果。
31日下午,军事法庭开审张,判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蒋又假充好人,代张提出请求赦免,后由国民政府改发布命令免去本刑改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教”。
1937年1月初,蒋调5个集团军的兵力向西安推进,以期西安方面内部分化。东北军内出现主战派与主和派。2月2日,少壮派应德田(政治处处长)、孙铭久派卫队团连长于文俊、王协一各带一排人,将67军军长王以哲杀害。于学忠(51军军长)、何柱国(骑兵军军长)、董英斌因避于杨虎城公馆幸免于难。经周恩来、杨虎城做工作,才避免了东北军内更大规模的互相残杀。应、孙出走,老派将领刘多荃等杀了于文俊祭奠王以哲,将未参与杀王的一个旅长高福源也杀了。
2月8日,中央军宋希濂按顾祝同的指示和平进入西安。十七路军撤到三原。东北军大都东开进入豫南、皖北、苏北等地,后被陈诚改编从25个师减到10个师。两军在后来大都上了抗日战场。
2月15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届第三次中央委员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评论此会“由内战、独裁和对日不抵抗的政策,向着和平、民主和抗日的方向转变”。
3月上旬至6月下旬,周恩来等代表中共中央在西安、杭州、庐山同国民党代表及蒋介石继续谈判,未达成全面协议。
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蒋介石要求西北红军开赴抗日战场,于8月22日宣布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于9月23日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和团结救国的必要。
杨虎城被逼出国,10月下旬回国被囚禁。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用匕首杀害于重庆。
张学良被软禁,蒋介石至死不放他。
下一篇:彭德怀对林彪事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