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南国月夜,戒备森严的“敌”军码头里,数艘舰艇静静停靠在港湾。码头上,探照灯扫射海面,大功率声纳严密监听着来自水下的声波信号。
此时,一队特战队员悄悄从水下渗透进港区。漆黑的水下,特战队员不仅不能发出异常的响动,就连一点微弱的灯光也可能招来灭顶之灾,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法——用一根绳子来传递信息。
海军某特战大队上士申志敏游在最前面,在黑暗中牵动绳子,向身边队员发出前进、转向、停止的信号,特战队员们鱼贯而行,时而转向避开水下遍布的礁石、海草,时而静静地悬浮在水下……突然,头顶出现“敌”舰庞大的黑影,申志敏向队员们发出“三短三长”信号——抵达目的地,开始攻击!数分钟后,码头上传出剧烈的爆炸声。
绝活后面是艰辛。为了能让周身触觉更敏感,申志敏经常把自己泡在水中,反复体会绳子在不同水流下牵动时的感觉。他还琢磨出12种水下作战指挥的绳结信号,用以在特殊环境下替代水下通话器,并在特战队推广。
遨游深海危机四伏。一次水下布设炸药训练,漆黑的水底暗流涌动,万一被洋流裹挟,很可能迷失方向。他猛吸两口氧气,身体上浮,从暗流上方飘然而过,第一个找到了布设药包的礁石。可是,随身携带的压载铅块太重,压得他够不到礁石,抛掉铅块又可能上浮暴露目标。于是,他关掉氧气瓶,头朝下悬停在水中,两手熟练完成炸药布设。
图片由侯 瑞摄
下一篇:陆军上士杨军波:我也想当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