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郑甫仁现象”引关注 富家子弟从军5年全纪录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11-08

 郑甫仁习惯用善意的提醒、掏心窝的交流、不经意的点拨来开导战士。他所带的新兵不到两年就有一半当了班长,他被大家誉为“金牌班长”。你看,郑甫仁(右)对新战友的队列动作抠得很细。 李景伟摄

 

郑甫仁注重开展谈心工作,很有效果。班里战士鲍航来自富裕家庭,入伍后不适应部队生活,郑甫仁经常和他交流、谈心,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感化鲍航,终于让他认识到作为军人的责任和作为雷锋传人的自豪,使他深深爱上了部队,如今已经成为连队的技术骨干。你看,郑甫仁(左)又把鲍航约出来谈心,两人都很放松,交流很开心。 李景伟摄

 

编辑同志:

    在一些富家子弟成为社会“热议”,他们当中个别人的不良行为饱受人们谴责时,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桥梁一连战士、中振发展集团总裁之子郑甫仁,不迷恋家中安逸舒适的生活,把从军尽义务看作是报效国家的机会,把军营当成磨练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他从戎五载,个人3次荣立三等功,连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入选团“十大学雷锋标兵”。他的事迹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诵,在他的感召下,不少来自富裕家庭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耐人寻味的“郑甫仁现象”也引起了各级带兵人的广泛关注。

    10月底,记者冒着-3℃的严寒,慕名来到“雷锋生前所在团”采访,从团领导到机关干部再到连队官兵,从郑甫仁的老师、同学到他的儿时伙伴和亲朋好友,一提起郑甫仁,人人竖起大拇指。而今,已服役5年的郑甫仁一级士官服役期满,亲朋好友劝他退伍,他却选择申请转改二级士官,决定继续留队服役。他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当兵不仅仅是锻炼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以前也曾错误地认为开豪车、穿名牌、一掷千金的生活挺潇洒,现在看来,那简直是浪费青春。

    郑甫仁成长在新时代,沐浴着党的光辉,入伍后又有幸调入雷锋生前所在团,时时处处受到雷锋精神的熏陶,从而使他逐步坚定了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念,自觉磨砺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锤炼不甘人后、不怕艰苦的意志品质,无论是在生死考验的抗洪抢险现场,还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他始终以雷锋为楷模,甘当雷锋精神的传人,他牢记我军历史使命,正确对待得与失、苦与乐,把自己的理想、追求、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部队建设作贡献上,以勇于奉献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为青年官兵树立起一个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标杆。郑甫仁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新一代青年成长进步的基本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感召力,对教育引导基层官兵特别是新一代青年官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意义。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采访调查情况整理成文,希望给广大官兵一些启迪。

    郑甫仁手持钢球刷蹭尿池的尿碱,国防施工中手被磨得血肉模糊,在高寒区边防岗哨上手、脚、耳朵、脸全冻得红肿。他的父亲自豪地说——

    “看到儿子身上20多块伤疤,我兴奋得一夜没睡”

    郑亚兴(中振发展集团总裁、郑甫仁的父亲):2006年7月,郑甫仁考取大连外国语学院,我特别高兴。可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因为看了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非要当兵去不可。说实话,我知道当兵好,我挺支持他的选择,可亲朋好友几乎没有一个人同意。可反对归反对,他犯起倔来,谁也拗不过他。穿上军装后,儿子尽管不怕吃苦,但还是对部队的艰苦挑战准备不足。他体重180多斤,几次因严重虚脱,3公里没跑完就晕倒了……闻听这一消息,我感到把儿子送到部队让他受委屈了,开始担心他在部队能否坚持下来。可是没想到,儿子很快就适应了军营生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入伍一年后,我和他妈去部队看他。当时正是最寒冷的冬天,他刚站岗回来,我们一看,他手、脚、耳朵、脸全冻得红肿,脚被冻得快穿不上鞋了,他妈妈顿时眼泪就流了下来。当时,我也挺心疼,但看到儿子身上那20多块伤疤,我就知道这小子在这冰天雪地里没少吃苦,打内心里为孩子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而高兴,兴奋得一夜没睡……

    崔凯(桥梁一连连长):郑甫仁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兵“5年4个岗,岗岗叫得响”,70%以上课目训练成绩都是优秀。在这令人赞叹的成绩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他刚到我们连时,为了练体能,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起床,带上8公斤重的沙袋进行10公里越野,熄灯后还要加做300个俯卧撑、300个仰卧起坐,举300次杠铃。500米综合战术训练,他带领战术班在高15米的65度陡坡上每天跑500个来回。70个训练日他就穿坏了5双胶鞋,训练场也被他们战术班的6个人踩出一条“跑道”。

    于洋(团长):有两件事,郑甫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件事是,他从边防团调入我团时已是一级士官,分配在团招待所当公务员,洗碗、倒垃圾、打扫厕所卫生,整天起早贪黑,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双手因长时间沾水,又是冬天,裂了不少口子,一动就出血,满手贴的都是创口贴。可他从不闲着,特别勤快,总是楼上楼下地忙活,咋看也不像从小有保姆照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家子弟。另一件事是,一天我到连队检查工作,发现一名战士手持钢球刷,蹲在尿池边,极认真地一点一点蹭尿碱,走近一看是郑甫仁,他已累得满头大汗。我当时就想,这么能吃苦,这么能坚持,能从一点一滴做起,能从小事做起,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做得到的。就为这,我在全团军人大会上没少表扬郑甫仁。

    郑甫仁不论干什么工作都坚持高标准,面对汹涌洪水始终冲在最危险的堤段,国防施工总是挑最重最累的活干。连队干部骨干充满敬佩地说——

    “从他身上,大家改变了对富家子弟一身娇气的看法”

    文军磊(桥梁一连指导员):去年8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突袭通化,不少道路、桥梁被毁。我们连奉命抗洪,面对汹涌的洪水,我们迅速组成了一支党员抗洪突击队。当时郑甫仁正患重感冒,我和几名干部都劝他休息,可他坚决要求参加,他说得很恳切:“我是班长、是党员,请组织在关键时刻考验我!”尽管身体虚弱,可郑甫仁始终冲在最凶险的堤段,肩扛沙袋来回奔跑,连续苦战,肩破了,手肿了,裆部也磨烂了,却没吭一声。左脚被划出一道大口子,鲜血直流。我让卫生员带他下去包扎,他只是撕下一块布,简单包扎后又扛起一个沙袋,一瘸一拐地向大堤奔去。在郑甫仁等连队党员的带动和影响下,全连官兵个个奋勇争先,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一条上部宽4米、下底宽8米、长500米、高2米的拦河大坝,挡住了滚滚而来的洪水,保住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张欢(侦察连战士):一到关键时刻,郑班长就喊:“看我的,跟我上!”4年前,郑甫仁在边防团侦察连当班长,当时我是新入伍的列兵。一次,连队在部队驻地龙王嘴山练崖壁攀登。当时我以为自己一身疙瘩肉,又是体校毕业,练这个课目肯定没问题,可40米崖壁还没攀爬到一半,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看我说啥也不想练了,郑班长拉起我的手说:“起来,班长陪你练!”郑班长转身抓起绳索冲了上去,本以为他爬一趟做个示范就得了,可谁知他一口气爬了5个来回。看见他因做示范双手被树枝、荆棘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我不知道从哪来的一股子牛劲,跟着他一起攀爬起来……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当时班长的激励,帮我闯过攀登训练的第一关,真是难以想象我现在能成为一名优秀侦察兵!

    沈玉旭(桥梁一连战士):前年夏天,连队奉命执行国防施工任务。由于连队战士在外学技术的较多,很多班里因为人数较少先后合了班,而我们班里就剩下4个人,郑班长害怕班一合人心就散了,于是坚持不合班,并且争取与别的班分配一样的施工任务。为了高标准完成任务,他带头干。当时正是三伏天,工地如蒸笼一般,不干活都烤得人喘不过气来。郑班长和我们一起抬石头、挖土方、修道路,碰到难啃的骨头,他总是先上;抬重石头,总是挑最累的位置抬,双手磨得全是泡,已变得血肉模糊,把手套染成了红色,可他涂上药水,用纱布一包,又继续干。在施工一线一干就是七八个月,他没请一天假,所带的班接连创造了连队国防施工三项第一:担负施工任务最多、施工速度最快、完成质量最高。施工结束时,我们班被评为“全优班”。一位将军知道这个情况后,特受感动,主动提出要和我们班单独合影留念。

    郑甫仁为全班每名战士设计“成长线路图”,习惯用温暖的话语滋润战士的心田,带出全团唯一新训全优班。班里的战友总是心存感激地说——

    “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让班里每个战士都成才”

    汤志伟(桥梁一连八班副班长):郑甫仁是我的新兵班长。我们班新兵的体质普遍较差,入营3000米体能测试,全班6名新兵有5名不及格。面对这个情况,郑班长不泄气,一边鼓励大家,一边琢磨怎样带好新兵,很快就摸索出一套新办法:减少仰卧起坐、俯卧撑、3000米等传统项目的训练课时,加入了背人赛跑、双人推车、跳山羊等趣味游戏,还采取“折返跑”的方法拓展训练,让大家在“玩”中得到了锻炼。他每天跟我们一样训练,总是一身汗水一身泥。在他的带动下,全班新兵的体能训练成绩上升得很快。新兵集训结束,所有新兵训练成绩全优,而且成为全团唯一的新训全优班。

    鲍航(道路一连上等兵):我特别佩服郑班长,也特别感激郑班长。我父亲在地方是个领导干部,入伍前我花钱大手大脚,还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亲友说我是“败家子”。父母对我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管教办法,便把我送到部队锻炼。记得刚来到团里时,连队干部带我们参观雷锋纪念馆、雷锋连、雷锋班,感觉挺新鲜。可新鲜劲一过,烦恼就来了: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出操、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天天都在重复一样的事,让我产生了厌烦感,就打电话央求父母把我领回去。一天夜里,郑班长和我谈心很长时间,苦口婆心地开导我,用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化我。后来,他时常找话题和我唠嗑,不断地开导我。渐渐地,作为雷锋传人的那份自豪感在我心底慢慢产生了。在郑班长的开导教育下,我开始刻苦训练,发誓在军营不白走一回,训练、工作样样走在前头。新兵下连后,连队对想学技术的战士进行投票表决,我得票最高,如愿以偿地学上了挖掘机技术。一晃两年过去,本来我想混两年就回家,可我现在深深爱上了部队,成为连队的技术骨干,还荣获一次团嘉奖,决心在年底选改士官。前段时间,父母来团看望我,见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紧紧拥抱着我,激动得哭了。

    赵鹏昊(桥梁二连炊事班战士):我和郑甫仁曾在一个班呆了3个多月,他比我早入伍3年,年龄大我1岁,他就像邻家哥哥一样亲切,没事聊天儿,他总会讲些励志的话,有些话有些事,至今让我难忘。比如,他说的“邪恶起时常思父母之恩,冲动时刻常思领导教诲”“一身泥水一身汗,不负父母的期盼”“人生最美是军旅,军旅最美是情谊”等等。他当班长后,总是习惯用善意的提醒、掏心窝的交流、不经意的点拨来开导战士,总会给我们留下长久的感动,所带的新兵不到两年就有一半当了班长,他因此被大家誉为“金牌班长”。

    郑甫仁抡铁锤砸水泥块里的钢筋卖钱捐给灾区孩子,60%的津贴和工资都用来资助他人,而自己渴了连瓶饮料都舍不得买。受资助的人含泪说——

    “他对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对自己则显得过于吝啬”

    斐昌欣(桥梁一连八班战士):一年多来,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郑甫仁当年带领大家砸水泥块里钢筋的情景。去年施工时,连队发出倡议,利用休息时间到被拆的废旧楼房里砸钢筋,卖了钱捐给灾区孩子购买学习用品。说实话,那段时间大家天天都累得快散架子了,腰酸背痛,饭都不想吃。每天回到宿舍,一挨着床边就想睡觉。郑甫仁用极大的热情响应连队的倡议,冒着高温,光着膀子抡大铁锤砸水泥里的钢筋,军裤全被汗水湿透了。有天中午,他砸出来的钢筋一共卖了59元钱,他高兴得一跳老高,脸上写满了幸福。我们连连续两年执行国防施工,他一直坚持砸钢筋,把卖钢筋所得的690多元钱全部捐给灾区的孩子用来购买学习用品。

    毛立功(团政治处主任):我们团每年向社会捐助都较为积极,每次捐助都是自愿的。我连续几次从捐赠名单中,都看到郑甫仁的名字。玉树发生大地震后,郑甫仁捐了2080元,是他当月的全部工资。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他入伍5年,总计向灾区、驻地特困户等捐款9800多元。可他平时省吃俭用,身边战友从来没看他穿一件名牌服装、一双名牌皮鞋,就连零食也很少见他吃。他和战士一起上街,不少战士来回都乘出租车,可他近的步行,远的则坐公共汽车,节俭得近乎吝啬。

    胡兴(“雷锋连”指导员):今年国庆节长假期间,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回营区,天挺热,不少年轻人手里都拿着饮料。我惊奇地发现郑甫仁拎着一个塑料袋,正在捡拾旅客丢弃的矿泉水瓶。我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捡矿泉水瓶,不知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联想到时下媒体宣传的富家子弟“晒富、‘烧’钱、飙车、败家”之类,我不由得为郑甫仁竖起大拇指。

    郑甫仁关心时事政治,爱学习阅读思想理论书籍,坚持用网络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团领导、机关干部赞叹不已——

    “他始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进步”

    崔凯:入伍前,郑甫仁就是几个网站页面的“斑竹”。报名参军时,本以为从此与心爱的网络“绝缘”,没想到部队军网呈现出的别样风采让他心动。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他都上局域网更新博客内容,把自己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人生感悟写下来。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连战士都有了自己的博客,都养成了用博客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引导官兵参与到部队建设上来,郑甫仁还注意选择热点话题,组织官兵进行讨论。今年初,被中央军委授予“新一代士兵模范”的向南林到团里和官兵座谈,郑甫仁在网上及时设置了“我离向南林有多远”的讨论话题,与战友们一道找差距、寻对策。前不久,郑甫仁与官兵一起聆听了英模人物邰忠利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又将话题更新为“向邰忠利学什么”。大家“键来键往”, 讨论交流想法,收获很大。

    王洪刚(团政委):郑甫仁爱学习在全团是出了名的。我节假日带着机关人员随机到连队检查,经常发现郑甫仁在图书室翻看理论书籍。营连干部告诉我,郑甫仁平时关注时事、关心政治,每晚坚持看“新闻联播”和军事报道,每天的报纸必读。为了学好党的创新理论,他主动找来有关材料一遍遍地学习,有的重要章节读几遍,并写下了1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业余时间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励志,与营连政治干部一起研究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改进政治教育课、如何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议部队建立练兵激励机制……特别是刚到桥梁连时,他为了快速掌握架桥的专业技能,将7本专业书翻毛了边,记下了5本学习笔记,每天都坚持学习,状态几近痴迷。凭着这股学习钻研的劲头,他成为同年兵中掌握专业技术最快的一个,先后11次在各级组织的军事考核和比武中取得好成绩,出色完成各级赋予的40余项重要任务。

    苑少凯(桥梁一连战士):我和郑甫仁在同一个班,不仅敬佩他热爱学习的劲头,更佩服他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这两年,连队参加国防施工,为鼓舞兵心士气,他在施工现场制作了“国防建设重如山,不怕艰难勇争先”“施工将士英雄胆,开山裂地永向前”等励志标语,把国防施工中的故事编成“三句半”缓解大家疲劳;给连队建议,所有党员佩戴党徽,每月评选“党员之星”、张贴“龙虎榜”评选最佳施工班,他还根据这次施工特点细化为“忠诚、智能、平安、人文、快乐”5个特征,鼓励战士“我参与我自豪、我付出我快乐、我经历我收获”,使官兵深受鼓舞,为赶施工进度,提高效率,郑甫仁依据本班每次担负的施工任务,把人、材、机有效利用起来。结果,每次都能降低施工成本,提前完成施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