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学员李乾坤:训练场上的“毅力哥”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7-02

 

   “当兵就当空降兵”这是李乾坤入校时的宣言。

    “是军人就不要说不行,是空降兵就不要说不敢”是李乾坤最喜欢的军旅格言,他最崇拜的就是《冲出亚马逊》电影里的特战英雄。在李乾坤的心里,空降兵学员就是空工大信息与导航学院的“特种兵”。

    “是军人就不要说不行,是空降兵就不要说不敢”

    每天“三个一百”(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起)、每周3个五公里……这是笔者在信息与导航学院看到的《空降兵指挥专业军事体能训练计划》中规定的训练任务。

    说起空降兵学员,信院学员普遍的印象是兵味十足:他们的队列最齐、口号最响。采访中笔者发现,空降兵学员还有个最容易辨认的标志:学员们都有一个黑黑的脸蛋。但正因为最苦最累,曾有不少空降兵学员打起了退堂鼓。李乾坤却是个例外,他的回答简练利索:当兵就当空降兵!

    面对每天的训练,不少学员打怵,李乾坤却一招一式,从不偷懒,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这点苦比起亚马逊的魔鬼式训练几乎不值一提。

    训练再苦再累,李乾坤都能撑,但新兵第一堂课——站军姿,却让他吃不消。“双腿合不拢,两肩张不平,班长为此没少让他加练。”同学蒋涛回忆起新训时的场景。

    “看你汗也没少出,怎么就是站不出个兵样?”班长余旺盛纠正多次未果,忍不住发了火。李乾坤却满腹委屈,自己从小在砖厂干活,背部肌肉曾被拉伤,训练强度大了旧伤发作,越用力肩膀越斜得厉害。

    一次队列会操,因为李乾坤摆臂总是“冒泡”,导致班里丢掉了标兵班的旗子。虽然这次班长没批评他,但李乾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恰巧,第二天的政治教育课上,教导员讲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许三多从一名普遍战士成长为特种兵的故事极大激励了李乾坤,他牢牢记住了那句名言:“不抛弃,不放弃”。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从此李乾坤给自己较上了劲。为了矫正O型腿,他站军姿时都让班长用背包带把双腿牢牢捆在一起。为找到双肩平衡的感觉,他在晚上熄灯后,对着厕所旁的军容镜,铺上报纸站军姿,一直到汗水打湿报纸为止。一次,同学夜里上厕所,迷迷糊糊中把他当成了墙,一摸一手汗,仔细一看是个活人,顿时吓得睡意全无。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乾坤的军姿越发挺拔,

    2009年底,他光荣入选校庆阅兵方阵,接受了空军首长的检阅,因为表现突出受到大学嘉奖。

    “身体条件和学习基础,李乾坤都不是最好的,他能取得超人的成绩,我认为主要是他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同学刘汉帝这样评价他眼中的李乾坤。

    “战歌如雷,马达怒吼,英勇的空降兵飞向敌后……”李乾坤说一听到这首空降兵战歌,心中就会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

    同许多男孩子一样,李乾坤很小就喜欢枪,他最为欣赏的就是身着迷彩手持钢枪的军中硬汉形象。前不久,各大媒体宣传的“枪王”何祥美很快成了李乾坤的偶像。在李乾坤笔记本中,笔者看到一张从《解放军报》剪下的图片,一脸冷竣的何祥美正持枪瞄准,下面写着一行字“当兵就当能打仗的兵!”

    为了练就一身硬功夫,射击训练中,李乾坤也学着何祥美在枪管上放上子弹壳练稳定性。有的同学看着不解,“我们又不是狙击手,子弹能上靶就行了”,面对同学的善意提醒,李乾坤有自己的主见:“空降兵战时要深入敌后,平时多流些汗,战时就能少流血。”

    信息与导航学院第31届运动会的赛场上,如同横空出世,身材并不出众的李乾坤成了最大的“黑马”:一天半内,他连续参加一万米、五公里、重装五公里越野三项比赛,并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三名、第一名。

    “强人!绝对强人!”当李乾坤一次又一次登上领奖台时,观众沸腾了。然而空降兵队学员的心里都清楚,运动会结束当天,李乾坤需要人搀扶着才能上趟厕所。“这点苦没啥!打工时可比这苦多了。”面对同学同情的眼光,他满面笑容安慰起同学来。

    “起点不代表终点,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英勇的空降兵也有苦恼的时候。一场篮球赛输了,对手一句无心的话语深深刺痛了李乾坤学员的心:“空降兵嘛,每天都在跑步,四肢发达,赢了很正常。”

    空降兵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指技合一的基层排长,同别的专业学员相比,空降兵学员除了学习通信专业课程以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训练场上进行高负荷的军事体能技能训练。就专业课学习来说,空降兵学员已输在了起跑线上。

    李乾坤不愿服输。“我明白他们的潜台词是说我们头脑简单,我要用学习成绩证明我们空降兵也不差。”

    有决心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大学的第一次计算机课上,李乾坤就犯了难。由于以前很少接触电脑,当教员发出新建空白文档的指令时,他听不懂。同学说用鼠标点击工具栏第一个图标,他发现自己连工具栏在哪都不知道,羞愧与委屈一起涌上心头。

    谈起这段计算机课程学习时,李乾坤告诉笔者,就在他想到了放弃的时候,大学组织为期一周的延安教育实践活动,在抗日军政大学参观时的一个细节触动了他,解说员讲述起八路军战士学习的场景:战士们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与他们相比让我无地自容,就算自己计算机学习基础差,我有什么理由逃避学习。

    在李乾坤日记本上,笔者看到这样一句话:起点不代表终点,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凭着这股韧劲,他到图书馆借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书,还委托外出的同学买了一个实物大小的键盘图,晚上加班加点地练习,很快他就能熟练操作键盘,就连难懂的C语言也获得了优秀;期末考试,他的物理、高数成绩均在95分以上;在同期学员中,他的成绩从入学时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前十名,还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2010年底,管理学员队“红色蒲公英”网站的毕业学员指名由李乾坤来接班,不得不说是对这个曾经的计算机菜鸟最大的褒奖。

    李乾坤的优异成绩来得并不偶然,用他的话说是“笨鸟先飞”。课余、假日休息时间,别人在甩扑克,他在图书馆啃书,或在阶梯教室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如果这些地方见不到他,那他肯定在教室练书法。李乾坤课余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内,为看到更多的新书,他经常在图书馆的读者推荐书单上列下自己想看的书单。这不,在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李乾坤因为看得多、推荐得多、捐赠的多,还被图书馆评为十佳“优秀读者”,对这个书虫来说,这份荣誉确为实至名归。

    “分数高不代表能力强,一名合格指挥官需要的是过硬的综合素质”

    2011年李乾坤所在学员队实行“学长制”,即从08级大四学员中挑选最优秀的管理骨干担任09级大三学员的班长,李乾坤被队长“钦点”为09级“标兵班”班长。“最优秀的班级交给李乾坤,我放心!”队长张东锋一提起李乾坤就满面笑容。

    军校四年李乾坤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上游,但他并不满足于高分数,他向笔者谈起自己的看法:“未来作战不是纸上答题这么简单,分数高不代表能力强,一名合格指挥官需要的是过硬的综合素质。”

    中学时就喜欢写写画画的李乾坤加入了学院记者站,成为了一名报道员。刚开始,他连消息与通讯的格式都分不清,这已难倒不了他了,“不会就学呗!”他从此抱着借来的《新闻写作简明教程》一页一页的啃,拿着自己的“豆腐块”虚心向老报道员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的名字出现在了大学校报,甚至在《中国青年报》还发表了一篇稿子!2012年初,李乾坤投到空军报社一篇自述文章《感恩,一颗阳光的心》,没想到竟感动了报社的编辑们,1月10日这篇稿件发表在《空军报》头版头条。李乾坤再次成为校园里的名星。现在,他已是学员队《伞兵突击》小报的副主编。

    在李乾坤眼里,他并不仅仅满足于高分数:“分数只是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但分数决不能代表能力。要使自己全面过硬,还要不断实践完善。”

    2012年一开学,一条消息在学员队不胫而走“李乾坤花了3200元报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许多花钱大手大脚的学员服气了,在学习上拿出这样一大笔钱,还真让人犹豫一番,没想到李乾坤做到了。

    很快同学们知道了,李乾坤是把攒下来打算给妹妹买电脑的钱拿了出来报名的。“再过半年我就开始拿工资了,到时给她买个更好的!”面对同学的疑问,李乾坤一脸的阳光与自信。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上,授课老师对课堂上始终神情专注的李乾坤印象深刻:他的笔记记得很工整,很有条理,一看就是个有心人!同学们心里也很清楚,李乾坤每天一有时间就赶紧看书做笔记,那样子恨不得把能书本上的知识都学光,看来心理咨询师证书他是志在必得了。

    采访中,通过与李乾坤和一大批“90后”空工大学员的零距离接触,我们欣喜的看到,无数个“李乾坤”正在空军工程大学这个大熔炉里接受锻造,正在一步步成长为我军的合格的“带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