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夕阳把它的那片天际染成了金色,法院门楣上的天平标识熠熠生辉。
多年来,张义军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进各级法院大门,也不知多少次凝视象征法律公平与正义的天平称。作为军队律师,他不仅处处维护着部队和官兵的合法权益,更处处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由他组织办理的800多起维军权案件,没有一件不是这样办的。
原告、被告,官兵、亲属,更多接触过张义军的人由此信服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是非总有公道,公道自在人心。
只打官司,他不打关系
有人说:“现在打官司打的是关系,靠的是人脉。”
张义军在法律界的确有关系,也有人脉。他是1967年从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当年的同学有的在地方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当领导,有的开办律师事务所,有的成为知名的大律师。他爱人李立诺曾任职于吉林省最高人民法院,是1979年国家实施《刑法》、《刑事诉讼法》后的第一代律师。但张义军打官司,从来都是用法理,重证据。
“她从来不参与我的事情。”“我和老同学一直保持正常的关系。”2000年,他接手一件租赁纠纷案,租赁部队房产的地方老板索要高价,法院依据张义军提供的确凿证据,降低了部队赔偿的数额。这个老板便四处散布:“张律师是部队领导又是人大代表,家属还是省高法法官,仗势欺人。”“其实这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如实递交证据,结果由法官来定。他没有遵守合同,法院作出这样的判决合情合法。”
对事实真相的探寻,对所需证据的求取,张义军几近苛刻。2004年,某军分区因多年前一起建筑借款事件找到张义军。事情已经过去了10多年,连当事人都不知去向,唯一的线索是历史票据还在。张义军说,我们要细心、耐心、用心,就是掉进大海的针也要捞上来。他带着两名律师一头扎进资料库,查看文件数千份,核对各种票据近万张。干了三天四夜,3个人眼睛布满了血丝,却“捞”出了30多份直接证据。凭这些铁证,为部队挽回50万元经济损失。就为一起赔偿案的第一手证据,张义军的“弟子”于海清曾跟着他奔波5000多公里。他们还曾远赴河南,仅仅是为了核对票据上当地工商局印章和建委字据的真伪,后经法院鉴定对方造假,官司自然打赢。
靠着严细求实的作风,张义军和他的团队无论是办理上千万元大案、还是经办一些几千元几万元的小案,无一差错。他的较真不仅体现在查辨对方的证据上,对我方出现证据造假问题,他也很生气。
有这样一起经济纠纷,部队补开一份租赁许可证,将开具日期提前了一年。张义军发现后严肃批评了当事人,并立即告知法庭将此证据作废。“尽管这个证据并不影响整个案件的事实,但我还是亲自到法庭向法官道歉。”这件事对法官触动很大:“要是律师都像张义军这样尊重事实就好了!”
播扬正气,他腰板挺直
“张义军,我放不过你,你孙子在哪儿我都知道。这个案子如果翻不过来,我就和你同归于尽!”说这话的人,是因为败诉而气急败坏。
此案二审是在吉林省高级法院进行。开厅前此人见到张义军,“扑通”一声跪地,求他网开一面。张义军当然不吃这一套。省高院判定:部队不仅不赔偿此人的扩建损失,还要偿还所欠部队一大笔租金。此人不服,带着十来个人上访到了北京。奉命进京调解的张义军,再次驳回此人的无理要求。此人当场歇斯底里叫骂起来。张义军很镇定:“我都60多岁的人了,同归于尽我得感谢你。我成了烈士全国扬名!而你30多岁,岂不要遗臭万年!”这些年办案,张义军遇到各种各样的威胁恫吓就不下数十次。而他总是毫无惧色,凛然面对,展现了一名军人的本色。
“喝凉酒,花脏钱,早晚是病,我们绝不能在金钱上栽跟头。”张义军经常对自己团队律师们如是说。一次张义军接手一起涉及千万元经费的案子,对方的律师找到他递话:“只要你撤出此案,立马就能得10万元。”张义军淡淡一笑:“我这辈子就指着共产党活着,你可别让我自砸饭碗。”对方又打起亲情牌,邀请他的亲属吃饭:“看在亲戚份儿上,让老张把钱再压一压,压下那部分三分之一归他。”张义军回应:“我的脾气你们知道,这事我不能干。”
某团干部家属何某,因当地县乡干部制止村民械斗不力致使其父被害,于是上访状告县长严重渎职,结果反被以妨害公务罪拘留了38天。“案情虽不复杂,但很棘手,涉及当地政府和司法机关。”张义军给最高人民检察院打电话,请求维护军人及家属权益。经过努力,最后省检察院撤销了何某的妨害公务罪,并给无辜受害人何某以错押补偿。
“我不怕某些人的威胁,因为我身后有部队这个强大后盾。我头疼的是人情。”张义军因坚持正义就曾得罪了一位老熟人。此案刚结,一位老熟人爱人的侄子跟部队发生经济纠纷,老熟人爱人打来电话:“老张啊,我侄子在那儿也不容易,你就高抬贵手吧。”张义军在电话中婉拒后,亲自登门向老熟人作解释。依据合同,法庭最后作出维护部队利益的判决。老熟人那边的情况不必再说。张义军感叹:“天地良心,人得感情归感情,原则归原则!”不仅是老熟人、老同学,甚至还有人在打官司中将他的恩师搬了出来。最终学生说服了老师,老师支持了学生。老师意味深长地对张义军说:“如今办案不仅是对能力的检验,更是对人格的考验,你一定要守住。”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可他家这块堡垒却坚固得很。张义军说起老伴笑得很开心:“家有贤妻,夫少横祸,这些年很感激我老伴,她是我们家的‘纪委书记’。”他说他老伴从楼上往下扔钱的事都做过。一位得到张义军正常帮助过的干部,想表示感谢。那天,恰巧张义军不在家,这名干部敲开门后,便把一个信封塞到他老伴手中,匆忙地下了楼。“当时我老伴一下没反应过来,但估计是钱,赶紧跑到窗前,喊了那小伙子一嗓子。见那人走出楼门,她就把信封从窗户扔了下去。结果钱撒了一地……”事后,张义军责怪老伴不好好跟人家说。
坚守公义,他不偏不倚
应该打赢的官司打输了,不是一个合格的律师;本不该打赢的官司却打赢了,又该对这样的律师作何评价?“作为军队律师,不仅要维护部队的利益,更要维护法律的公正。”张义军一直这样认为。
2005年的一天,家住柳河县农村的小伙儿孙某在自家农田烧荒。突然“嘭”的一声,一物弹起,他发出一声惨叫,顿时左眼鲜血直流。原来,上一年有部队在该地域组织演习,有一枚雷管未清除,被引爆了。小伙儿的父母找到某部要求赔偿。张义军接手此案后到现地调查取证,经检测雷管确属该部遗留。那天,赶来的镇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事也太欺负老百姓了!眼睛炸到这程度,怎么没人管呢?”张义军赶紧上前:“镇长同志,你先不要生气,部队可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代表部队首长向你们道歉。”
“当时有个矛盾点。”采访时张义军解释,“部队想赔偿的数额与地方想要的数额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一直没能达成一致。但依据法律赔偿规定计算,地方索赔的要求是合理的。”返回后,张义军向部队领导表明意见。“张义军同志是法律专家,他的意见有法律依据,我们照办。”后来部队赔偿了当事人满意的数额,没有留下“后遗症”。张义军的话很朴实。“责任既然在部队,我们就不能胳膊肘往里拐。”
“打官司谁都想赢,但法律工作者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处理军地纠纷,张义军不偏不倚;处理军内纠纷,他同样秉持公正。某旅有一位转业干部不到10岁的孩子患病,在当地驻军医院治疗期间被误诊,孩子眼睛面临失明的危险。为这起医疗事故,双方闹到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省高院也很为难,说你们军内的事能不能通过调解来解决。”“我当时回信说,现在这孩子面临失明,给她带来的将是终身痛苦。医院应该给予合理赔偿。维护部队权益和军人家属权益二者并不矛盾,那就是谁有理判谁赢。”后来,法院判定医院给那个孩子一大笔合理的赔偿金。
“谁对就是谁对,谁错就是谁错。法律终有公道,公道自在人心。”张义军刚正不阿的劲头,不知折服了多少人,他经手的棘手案件最终都得到秉公处理。
下一篇:四级军士长杨亮被写进团歌的神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