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当兵17年,当班长和代理排长14年,兰州军区某机步旅三级军士长冯红民先后3次与提干失之交臂,带的兵却有20多人荣立三等功,13人考入军校,2人提干。
对此,他这样理解幸福:每天能和战友一起摸爬滚打,每晚能听着战友的鼾声入睡,能与战士分担忧愁、分享快乐,这种感觉最幸福。
有人说冯红民“痴”。他当代理排长能把《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背下来。三大条令的每一条,他都熟记于心。
“死记硬背并非作秀。”冯红民说,只有把基本法规学懂弄通,带兵才能有章可循。
“严在格中、管在理中,带兵才有底气!”冯红民始终坚信这个理。前不久,担任车场保养值班任务的班长刘辉,由于没按时吹哨集合,导致连队集合动作慢受到营里批评。为此,连队干部带着全连反复训练集合动作。
跟着全连练了几遍的冯红民憋不住了:“连长,这种变相体罚很难有效果,只能让战士产生逆反情绪,如果你信任我就交给我。”
接下来,冯红民把全连骨干集合在一块语重心长地说:“骨干就如帐篷的撑杆,一顶帐篷能不能撑开,关键在于骨干是否尽心尽责发挥作用。我相信,只要大家形成合力,我们连就会像野外驻训时的帐篷,再大的风也刮不倒!”
没有掌声,但大家心领神会。第二周,连队重新拿回作风纪律流动红旗。
在三连,官兵之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这不怕,那不怕,就怕老冯来训话。”
新战士王鉴说:“其实冯班长一点都不严厉,大家怕工作没干好,对不起冯班长的良苦用心。”
一次,新战士黄国军当面顶撞副班长。晚上,冯红民便找小黄谈心,得知来龙去脉后,冯红民启发小黄:副班长的工作方式有欠缺,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副班长这会儿肯定没睡,你去找他认个错吧。
小黄找到副班长认错,副班长也主动向他道歉,诚恳地为自己工作方法简单作自我批评。
小黄后来纳闷地问冯红民:“你咋知道副班长没睡?”
冯红民说:“他是我带过的兵,我能不知道他的脾气?他工作积极,就是方法需要认真改进。”
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冯红民先后带过的600多名战士,没有发生过一起严重违纪事件。连队干部说:冯红民带的兵,用着放心,有发展后劲。
三连的战士都知道,作为一名普通士官班长,冯红民敢为战士的利益据理力争。
今年4月,旅里组织尖子兵比武初选,上士文俊因为休假刚归队,仓促上阵,结果落选。了解文俊专业水平的冯红民觉得这样落选太可惜,于是和连队干部一起跑到作训科解释。
作训科长张生禄对冯红民的执着早有耳闻,看了冯红民送来的文俊的训练记录后,决定让文俊作为预备队员。文俊不负众望,在接下来的集训考核中屡次夺得专业第一名,并最终成为集团军选手参加军区比武。
冯红民有自己的带兵博客。很多战士喜欢在博客上找他倾诉。一些缺乏带兵经验的干部遇到棘手难题时,也经常找他请教。他的带兵感悟《如何做一名好班长》在博客上发表后,受到官兵热捧。 他的带兵感悟已被作为“口袋书”,印发全旅带兵干部骨干人手一本。
“带兵一阵子,为兵一辈子!”冯红民认为,一茬茬战士从军营走向社会,帮助战士走好人生路,对带兵人来说责无旁贷。
2006年初,中士周建辉长期在外执行运输保障任务。一次,他因酗酒受到处理,成了没人愿意接的“烫手山芋”。冯红民主动把小周要到自己排里,还特意安排在自己的邻铺。
一次,冯红民所带排担负演习保障任务,小周看到比自己年长的冯红民每天背着50公斤重的白灰和水壶爬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深为感动,积极参加工作和训练。演习结束,小周被评为外训先进个人。
用真情换真心,冯红民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兰州军区优秀士官标兵和基层建设先进个人等殊荣,所带排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6次,个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冯红民说:作为一个士官,获得这么多荣誉,咱能不幸福嘛!
上一篇:陈圣波和他的“拆弹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