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四名老兵比翼飞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3-08-08

 4名老兵同年出生,都是1990年入伍,同在一个中队,都是二级军士长和空勤技师。他们的年龄相加是164岁,机务工作年限相加接近100岁,排除大小故障5600余处,保障安全飞行超过2万小时,带出技术骨干上千人。

  这样的巧合,在全军部队可能没有第二例。在济南军区某陆航团,马西强、项有余、穆永厚、杨金秀4个老兵爱岗敬业,比翼齐飞的故事,在部队传为佳话。

  先说马西强(图③),他生日最大,自然就是大哥。入伍时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曾创造过多项纪录:3个月攻下机务专业理论,两年通过大专考试;在同批机务战士中第一个单独执行保障任务;他还把目光瞄向外军直升机发展,先后自学了《某型直升机特种设备学》《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等大量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笔记,并通过英语四级、俄语初级考试。

  排行第二的项有余(图②),练就了一手机械维修“绝活”,在同年兵中第一个由机械员转为机械师,他的专业知识让专业院校出身的机械师们惊叹。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列装后,他主动请缨任机械师,不久就把该型直升机数据全部掌握。酷爱琢磨的他还发现了该批直升机发动机存在的设计缺陷,经返厂改进设计后全部达标,为国家挽回不可估量的损失。

  穆永厚(图④)排行第三,性格外向的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先后参加军事演习、抢险救灾和奥运安保、国庆阅兵等十余次重大任务,安全保障飞行7000余小时。从事机务工作以来,先后培养飞行保障骨干60余名,其中13人提干,有5人走上中队以上领导岗位。

  生日最小的杨金秀(图⑤)不甘落后,先后被评为“优秀班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机务工作者”,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他练就了一手机务维护绝活,对直升机的主要系统、常用部件、各类仪表、1800多个技术参数,达到了“一口清”;对液压、燃油、滑油、冷气四大系统和70多个分系统原理图的绘制做到“一笔成”;对200多种航材和108件机务维护工具,蒙上眼睛能够“一摸准”。

  4个老兵都有绝活,在工作中比着干。虽说都是“技术大拿”,但他们仍像新兵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敬业(图⑥)。一遇到大的任务,他们都争着站排头……

  解廷贵、何兵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仇成梁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