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70年前,黄土高原上“文艺为什么人”的提问,堪称石破天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出了振聋发聩的回答:“我们的文艺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5月20日晚,作为军队纪念《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活动,由解放军艺术学院举办的大型广场晚会——《不朽篇章放光芒》,在该院体育中心隆重上演。
晚会共分“历史回声”“改革春风”“继往开来”和“科学发展”4个单元。无论是对延安时期经典作品的复排,还是展示军艺师生传承《讲话》精神的新作,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歌舞《安塞腰鼓》拉开了晚会的序幕。200多名头系白羊肚手巾、身穿羊皮背心、腰系安塞鼓的演员,随着指挥的手势,跳起欢腾的舞步。震撼人心的鼓点声和呐喊声,将观众的思绪带向了那段在革命圣地的激情岁月。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在一群身着儿童团服装、手持红缨枪的舞蹈系小学员的伴舞下,音乐系主任李双江用他那极富感染力的歌喉,演唱了经典名曲《延安颂》。他对每个乐句、每个字词独具匠心的处理,将那个时代延安的庄严神圣以及人民群众对圣地延安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十分动人。
千人大合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女声独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曲联唱《南泥湾》《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秧歌剧《兄妹开荒》,双人舞《北风吹》、男子群舞《大刀进行曲》……王宏伟、谭晶、黄华丽、雷佳、泽旺多吉等军艺毕业生和军艺师生,精彩演绎了一个个《讲话》精神指导下诞生的经典作品。LED大屏幕上,古元、力群等美术家的木刻、版画、剪纸作品依次展示,营造出让人身临其境的艺术氛围。
以奔腾的黄河为背景,9架斯坦威三角钢琴安放阶梯状的舞台上,音乐系西洋器乐教研室的9位教员同时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娴熟的演奏技巧和奔涌的激情,表现了黄河的壮阔激昂,更赋予这首经典曲目新的表现样式和内涵,给人带来极佳的视听效果。
由戏剧系学员表演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再现了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的场景。这个对经典再度加工创编后搬上舞台的节目,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感染力。
4位从“鲁艺”成长起来的老艺术家,也倾情加盟了这台晚会。正在医院治疗的王昆接受了视频采访,84岁的田华担任晚会主持,九旬高龄的于蓝和胡可亲临现场与观众交流。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讲到:“《讲话》精神教育了几代文艺工作者,当前国家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代,新一代文艺工作者更需要学习《讲话》,坚持好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根本方向。”殷殷嘱托,感动人心。
作为全军唯一一所综合性军队艺术院校,52年来,军艺历届党委始终把继承弘扬《讲话》精神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理念,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战士,创作表演了大量官兵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由舞蹈系学员表演的舞蹈《红蓝军》,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作品运用概括的、写意的、浪漫的手法,表现红蓝双方激烈交锋,舞台上没有出现一枪一炮,却能让人体会到战场的硝烟弥漫,战士的勇往直前。
配乐诗朗诵《奶奶的延安,我的延安》,是军艺为这次晚会量身定做的新节目。绘有延安宝塔山红色木刻背景的南侧舞台上,代表新一代文艺战士的“我”面向迎风飘扬的国旗,在星空下与象征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奶奶”进行着超越时空的对话,表现了新一代文艺战士对老一辈革命者的敬仰和追随之情。
晚会的压轴节目《红绸飞舞》中,飞舞的红绸犹如生命的火焰层层涌动,表现出军艺师生对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党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由衷赞美和良好祝愿。
据悉,整台晚会的演职人员全部由学院师生和毕业学员担任,灯光、舞美、服装以及部分文字节目的主创人员都是在校学员。师生自创自编,同台演出,正是对《讲话》精神的生动践行和传承。
上一篇:梁光烈会见南非国防军司令
下一篇:菲律宾缘何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