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85年前的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标志着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标志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推动古老中国改天换地崭新历史的开始。沧海横流显本色。从那时起,我军历尽艰险,战胜国内外敌人,走过了85年的光辉历程。这85年,是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85年;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军情发展变化,不断开拓创新、持续推进军队建设发展的85年;是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创造辉煌业绩的85年。回顾我军85年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自觉地适应形势任务要求,不断改革创新。当前,我军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必将使我们获得深刻启迪,在继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中走向新的辉煌。
一
对重大时代课题的破解,是开启创新的阀门,是撬动变革的杠杆,是通向胜利的路径。85年来,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地回答解决军队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人民军队在不断地深刻变革中发展壮大,在经受考验、战胜挑战中创造辉煌,保证了有效履行历史使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适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对军事力量的要求,探索回答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和夺取武装斗争胜利,建立和巩固政权的重大课题。党打破旧式军队建设的模式,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等一系列新的军队建设原则,逐步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打破照搬俄国革命走城市暴动道路的模式,根据中国国情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并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军事路线。新中国成立后,又初步探索回答了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总任务,提出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军队先后多次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初步建立起了结构比较合理的军事力量,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以核武器为代表的尖端武器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满足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军事力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重大课题,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确立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人民军队建设总目标。精简整编,裁军百万,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前进;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先后对单兵训练、分队训练和合同战术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内容作了改革;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常规武器装备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军队承担支援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任务,开放部分军用设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加大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等等。我军建设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在追赶世界军事变革潮流的道路上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适应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多极化曲折前进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和平发展对军事力量的要求,探索回答了在国际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保证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课题。江泽民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必须着力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建设部队。中央军委提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决定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推动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制定了军队建设跨世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信息化为重点,努力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进行体制编制改革,向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调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把军队建设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世纪新阶段,为适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对军事力量的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安全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胡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探索回答了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利益日益拓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保证我军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的时代课题,鲜明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在军队职能上,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在发展战略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强调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在政治工作上,提出了必须实现“三个确保”的时代命题,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提出要进一步探索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新世纪我军建设在强大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推动下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
科学理论指方向,深刻变革铸辉煌。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军事领域推进理论创新的创造精神,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彰显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时代魅力。
军队历史使命拓展升华。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性质决定使命。我军的性质决定了自己的使命必须随着党的任务、人民意志和国家利益的要求而发展变化。新世纪新阶段,适应党在新时期三大历史任务和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我军职能作用的新要求,我军历史使命实现了从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到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性转变。“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为我军执行作战、反恐、维稳、处突、抢险、维和、救援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根本依据,从顶层设计上规定着我军职能向着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升华。
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尖锐复杂激烈,敌对势力对我军思想文化渗透进一步加剧。面对价值取向多样化的严峻挑战,思想政治建设从“三湾改编”和确保“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实践中汲取智慧,聚焦于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时代课题,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深入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原有模式向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并重、思想工作与心理疏导并重、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并重、教育功能与作战功能并重的演进。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打牢了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保证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
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快转变。新世纪新阶段,“两个根本性转变”向着“三个转到”升级演进,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正在转到以信息为主导、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增长点,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官兵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转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上来。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一些关键技术和重要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大批新型装备陆续交付部队使用。注重加强武器装备系统配套建设,高新技术装备门类增多、更新换代加快。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基地化训练、模拟化训练、网络化训练取得明显进展。出台新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持续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
军事力量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以主题主线带动国防和军队建设整体跃升,重点领域逐步突破,关键环节渐次打通。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按照着眼实战、重点建设的原则,把新型作战力量作为我军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有所侧重地加强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高新技术部队建设。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增强联合作战保障能力。军事力量体系结构的优化,为军事力量整体效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军事能力全面提升。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战略目标,积极推进从单一军种为主的协同性联合作战向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我军核心军事能力为龙头,牵引我军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正在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式发展。在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同时,科学筹划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在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奥运世博安保、远洋护航等重大行动中,谱写了人民军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壮丽篇章。
三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将描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蓝图。胡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宣言书,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员令,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重要的是从我们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增强信心,从我们已经走过的道路中汲取力量。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透视我军85年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军队变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和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我军建设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这些基本经验。
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把我军的历史方位作为发展变革的现实依据和逻辑起点。军队历史方位的变化是军队发展变革的根本前提。只有准确把握军队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才能在解决军队发展的时代课题中推进军事变革,实现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我们只有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全面考察基本国情军情和时代特征,正确把握我军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军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变化、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变化、我军与世界其他国家军队相互关系的变化,准确考量这些变化对我军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最高标准,对军队建设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判断,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才能使军队建设在主动适应世界形势变化中占领军事变革的制高点。
必须高擎旗帜、把准方向,坚持把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作为军队建设发展变革的科学指南。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始终是军队建设取得巨大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特别是在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出现重大转折、我国社会发展深刻转型、我军的历史方位出现显著变化的关键时期,广大官兵的思想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产生波动,军队变革发展的方向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干扰而发生偏移。只有坚持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作为军队建设根本指针,才能使军队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坚持党的事业的需要、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求作为变革发展的根本着眼。军队建设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保卫党和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人民利益的需要、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要,始终是军队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军队建设,使军队职能任务随着党的历史任务的转变而转变、军事战略随着国家战略的转变而转变、军队建设和改革随着党和国家安全需求的转变而转变,我军建设才能永葆生机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变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军事变革,意味着对军队建设诸多方面原有思路、模式、方法等的革故鼎新。这不仅需要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还需要智慧和胆识。我军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勇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把创新作为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一般原理、现代军队建设的一般规律与我国国情军情紧密结合起来,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军队建设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新问题,才能探索出有效推进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任重而道远。正如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所指出的,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让我们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我军科学发展新局面!
(执笔:赵周贤 刘光明)
下一篇:全军军旅歌曲网上评选活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