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伴随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基层文化建设春潮涌动,奔腾向前,呈现出蓬勃发展、硕果盈枝的喜人格局。
今天的基层文化已不是“风景线”一词可以蔽之:它们奔涌在荡响铁戈金甲与角弓嘶鸣的钢铁洪流中,浓缩在士兵赤诚的血脉和磐石般的意志里……作为先进军事文化的基础和活力源泉,基层文化以“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之势,塑造着一支军队的精气神,影响着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也催生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在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热潮中,全军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决策指示,进一步加强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必将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旗帜引领方向
——重大决策部署为基层文化建设勾画蓝图
军队的真正转型,始于军事文化的转型。
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对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重视加强军营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军委领导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亲自部署推动;军委总部领导下基层、走边防、进哨所,倾力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总部机关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精心筹划,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全军部队出现了党委统揽、司政后装机关齐抓共管、军师旅团合力共建的强劲势头,推动基层文化建设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11月下旬,全军基层文化建设会议总结交流成果经验,规划部署目标任务;2004年,总政、总后颁发《军队基层文化建设暂行规定》;2006年四总部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装备管理规定》,这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使基层文化建设走上依法办事、规范发展的轨道。
——指导全军部队广泛开展“军魂永驻”读书活动、“军歌嘹亮”歌咏活动、“军旗飞扬”创演活动、“军旅青春”DV摄制活动、“军营之星”评选活动和“军网天地”动漫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蓝色文化”“砺剑文化”“忠诚卫士文化”等体现军兵种特点的军营文化,成为先进军事文化的醒目风景。
——各级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成果惠及广大官兵。全军基层文化器材实行列装管理,时尚现代的文体器材逐步走进基层连队,文化装备标准经费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形成了全系统、全寿命的保障机制。各部队普遍建立军史馆、网络室、综合田径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充满文化气息的标语灯箱、主题雕塑、文化长廊等亮相军营,实现了营区军事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活功能协调发展。
——加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文化工作。从中外联演联训的演兵场,到国庆首都阅兵的大舞台;从汶川舟曲抢险救灾的最前沿,到奥运世博安保的大会战;从维稳处突的第一线,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前方,全力提供文化应急服务保障,深入一线指导开展文体活动,发挥野战宣传文化车、野战影音箱等新型装备器材特殊作战功能,有效促进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加强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和军队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基层文化工作课作为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夯实,全军院校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评比活动结出硕果,创新教学模式,为部队培养输送一大批基层文化工作的新型人才。
——积极创新改进基层文体骨干选拔、培训、使用、保留的措施办法,教歌员、板报员、体育裁判员等传统队伍持续壮大,网络管理、DV摄制、动漫创作等新型骨干人才不断涌现,形成了连有文体骨干群体、营有特色文化队伍、旅团有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人才的格局。
构筑精神家园
——基层文化日益彰显强军砺兵的重要作用
纵观我军基层建设的发展,基层文化从未像今天这样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火热的军营,铺展开一幅崭新的文化胜景——
全军部队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把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穿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真正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融入官兵的灵魂血脉。
在基层,某摩步旅红色文化广场,巍峨矗立的历史群塑,神圣庄严的红军团队荣誉室,充满时代特色的红军血脉网站和网上数字史馆,激励一代代红军传人追忆红军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在官兵心头牢牢扎根。
某防化连被授予“文化标兵连”荣誉称号。连队成立72年来,始终秉承文化建连的指导思想,“一手拿枪、一手拿号,枪不脱靶、号不走调”。历代官兵使用过的154件乐器保留至今,积淀着连队光荣历史的红色乐器,已衍化为凝聚信念精神的文化符号。
军营文化以其立体多维的生动形态,熔铸官兵精神支柱,不断打牢全军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信念根基。
一团火,愈飘愈近,那是一面旗,旗上的“铁军”“塔山”“老虎团”等英雄团队的字样格外醒目。一群人,追着火,高唱英雄战歌,排山倒海,呼啸而去。这样的场景,出现在行军路上,演练场上,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和当代士兵的记忆深处;行进在茫茫大洋上的海军亚丁湾护航编队,因地制宜开展走向大洋宣誓、护航尖兵颁奖和甲板运动会等海上文化活动,成为激发斗志、调节身心、强健体魄的有效手段。突出文化战斗性,激发官兵精气神,军营文化的指向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显著。
漫步一座座军营,昂扬向上的战斗文化,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紧紧围绕军队职能使命和中心工作,持续发挥着软实力催生硬功夫的独特作用。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150年前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引用这句话,意在呼唤当时革命者的行动。今天,为促进官兵全面发展而构建的基层文化沃土,向新一代官兵发出了盛情邀请。
国防科技大学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走进校园、学员个人才艺展示等“六项工程”,促进学员全面发展;某部开展的“学习在军营、成才在军营、建功在军营、快乐在军营、满意在军营”活动,着力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某师组织的“欢乐正前方”读书知识竞赛,将天文、地理、社科、历史、时政等丰富内容巧妙设置在诸多精彩环节里,全面提升官兵人文素养。
军营文化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将特有的先进基因、优秀品性注入官兵的血脉,滋养拓展官兵的综合素质。进来一块铁,出去一块钢。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模范士兵向南林、特战尖兵江勇西绕、三栖精兵何祥美、铁甲“兵王”贾元友,“学习毛主席著作红九连”、“科学发展好九连”……在他们辉煌事迹的背后,无处不闪耀着文化砺志育人的时代印痕。
我军历来以团结一致著称,官兵之间患难与共,战友情谊亲如兄弟。先进军事文化便是流淌在官兵生命肌体内一条割不断的血脉,把官兵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凝结官兵之间团结和谐的集体记忆和生动难忘的军旅瞬间。在军营文化的熏陶浸染下,官兵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我军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文化决胜未来
——基层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永恒课题
“文化是未来的决胜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为基层文化的科学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作”——2012年新春伊始,军委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对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军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这是汇聚全军智慧,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纲领”——四总部修订完善《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规定》,为开创崭新灿烂的基层文化建设新面貌打开了一条宽广大道。
《意见》和《规定》是科学宏伟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落地生根,需要全军部队的深入实践。部队各级领导和带兵人比任何时候都清楚,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从部队实际出发,以创新精神执行和推进顶层设计,使基层文化成为一种贯穿始终的全局性的潜藏力量。坚持问计于官兵、问需于官兵,始终把官兵的期盼需求,作为筹划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使广大官兵真正成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踊跃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
“共话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座谈会,与会者就广大官兵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展开交流;“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来自总部机关、全军各大单位及有关院校的10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发展路径、方法手段等交流研讨,提出思路与对策……大家的思维从全局上、根本上、长远上向更加广阔的领域聚焦延伸,渐次展开:
如何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发展,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军事文化发展观,以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更新引领军事文化创新?
如何以现代的手段促进发展,积极探索和推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文化领域的运用,注入科技、时尚、互动等新的文化元素,创造军营文化新的文化样式和表现形式?
如何以过硬的队伍支撑发展,不断加大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力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茁壮成长、脱颖而出、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造就爱本职、有技能、会组织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如何以创新的机制推动发展,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和部队使命任务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规范基层文化建设秩序,使基层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有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
这是时代赋予的课题。这是我们崭新的探索。传承我军80多年先进军事文化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基层文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将不断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文化创造活力,努力开创基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