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时代呼唤之转型与坚守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0-31

 回顾与展望,总能引发一个民族的深沉思考:曾经的中国怎样走过,现在的中国走得怎样,未来的中国该怎样走……

    当社会转型的阵痛与改革开放的收益相伴而至,如何构建一个凝聚全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同时,置身以“软实力”为核心的新的全球竞争,如何续写中华文明的辉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世界聚焦的中国话题。

    呼唤——精神家园的重建

    回望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当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向我们敞开,当地球村的包容放大了我们的视野,变化以惊人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空间与精神世界,心灵的家园也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

    在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眼中,中国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不过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价值失落,这很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带有青春期的风险和问题。

    如果我们重新翻开2011年的日历,不难为学者的观点找到佐证:继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之后,GDP再创新高,达到47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810元。同时,诚信、道德、矿难等关键词开始在互联网上频繁出现,带来困惑、抱怨与烦恼。

    带领人民创造了无数“中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必须共筑一个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并接受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构建一个支撑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家园。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心他人、帮助大家,就是我们的价值。”在“80后”十八大代表闫文静眼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很简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位来自乡村的打工妹,在广东中山市打工6年间,坚持通过组织环保志愿行动,鼓励外来务工的兄弟姐妹尽快融入城市。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朴素表达。

    坚守——精神力量的凝聚

    当我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五光十色,当人们的价值选择变得纷繁多元,为什么“最美中国人”依然能让人热泪盈眶,即使是愤世嫉俗的网民也会鼓掌相迎?

    因为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直贯穿着教人向善的主题;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从不缺乏催人奋进的榜样;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始终高举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

    从小岗精神、华西村精神,到深圳精神、浦东精神,从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过去30多年积累下丰厚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后,“最美中国人”的涌现,又一次传递着时代的热度,折射出社会的进步。

    坚守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变的守望,更是我们13亿同胞随时随地可以凝聚起来的力量。

    追求——精神坐标的定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届评选产生的162名“全国道德模范”已经成为感召全民的群像;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建设与宣传,正在神州大地播撒善与爱的种子。

    公民们在排队乘车、相互礼让中领悟着文明的真谛,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中品尝着文明的成果,在反腐倡廉、扫黄打非行动中感知着文明的力量……

    就这样,既甘霖普降,又润物无声。有党的引领与号召,更有普通民众的自觉与响应——当“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注入现代社会肌体,当“美美与共”的和谐理念深入中国百姓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的美好理想照进了现实,照亮了家园。

    如果说,现代中国谜一般的崛起,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作出的价值选择紧密相连;那么,中华民族史诗般的复兴,也将与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人民建设的精神家园不可分割。

    有一点可以确信:当民族精神成为共同珍视的财富,当时代精神成为共同奋斗的动力,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共同践行的理想,和谐社会的构建将在更加鲜明的价值追求中实现,科学发展的力量将在更加坚定的文明前进中升腾,渴望复兴的中华民族终将在“软实力”的赛场展现更美好的形象。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徐京跃、吴晶、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