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救援: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3-01-14

 搜救工作全部结束 善后事宜全面展开

  国防部网北京1月12日电 据新华社(记者浦超、伍晓阳)报道:12日,云南省昭通镇雄县“1·11”山体滑坡应急救援进入第二天,经过各方艰苦奋战,目前搜救工作已全部结束,工作重点转入善后事宜处置及灾后恢复重建。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工作组连夜赶赴现场,指导救援抢险工作;镇雄县委、县政府以最快速度组织县乡干部、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群众和民兵应急分队共1100余人,并就近调集果珠及周边10个乡镇相关专业人员和挖掘机、装载机、铲车等工程机械20余台、救援铁锹200余把,全力开展挖掘工作,紧急搜救被掩埋群众。

  12日清早,已经冒着大雪连续搜救了一昼夜的武警、消防官兵以及民兵应急分队等人员又立即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救援队伍采取了人工和机械结合的方式进行地毯式搜索。11时50分许,被掩埋的46名遇难者遗体全部找到,现场搜救工作全部结束。

  镇雄县县长翟玉龙说,截至12日12时,省、市、县三级已紧急安排应急资金1100万元,县里调运帐篷150顶、棉被300床、棉衣300件、大米5吨、大量矿泉水和方便面及生活急需用品到灾区,确保群众生活得到保障。下一步将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及时安葬遇难者,并做好过渡性安置转移,及时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有一线希望 尽百倍努力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向 辉 严 浩

  12日11时50分,经军地救援人员地毯式搜寻,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被找到。

  在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山体滑坡参与救援的800余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已经冒雪连续奋战了26个多小时。

  灾害发生前连续下了十来天雪。当地群众说,以前从没遇到过山体滑坡。

  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成都军区、武警云南省总队、武警云南省消防总队迅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中央军委领导指示,迅即部署救援工作。11日当天,救援人员携带锄头、铁锹、十字镐等工具火速赶赴现场,展开救援。

  寒风中飘洒着雪花。灾害发生地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距镇雄县城60多公里,雨雪导致路面结冰,救援部队行军艰难。上午10时40分,威信县人武部部长柯昌成带领的救援分队到达现场。救灾官兵顺着山势,兵分4组从下向上仔细搜寻。不到10分钟,就从泥泞的滑坡体中刨出一名被埋群众。

  雪越下越大。全身沾满泥浆的武警昭通市支队支队长黄国祥说,大型挖掘机开挖,小地方用铁锹,估计有遇难人员的地方,官兵们就用手刨。“塌方面积有20多万立方米,雪中救援很难展开!”武警镇雄县消防大队参谋肖卫东说。

  11日19时许,雨雪骤然增大,气温突然降到-3℃左右。“动作要快,力度要轻,千万别伤到人!”镇雄县人武部政委李滨手持小喇叭,时时提醒救援官兵。

  一夜鏖战,兵马未歇。

  12日7时40分,天渐渐亮起来。风雪,将赵家沟村民组的山野染成一片银白。截至12日12时,经搜救人员艰苦搜寻,46名遇难者遗体全部被找到。去年12月入伍的武警昭通市支队战士韦剑泉还未授衔,经过一夜风雪中救援,他感觉自己长大了。“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动力!”望着一顶顶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韦剑泉对记者说。

  (解放军报云南镇雄1月12日电)

 

  饭菜热腾腾 火炉暖烘烘

  ■新华社记者 伍晓阳 浦 超

  12日傍晚时分,云南省镇雄县赵家沟,30顶救灾帐篷搭建在公路边的安全地带。此时,滑坡搜救已告结束,各路救援力量撤离了滑坡现场。

  “来!开饭喽!”来自果珠乡云岭村的林贤凯一声吆喝,把帐篷安置点的人们都吸引了过来。热气腾腾的四菜一汤,给仍在悲伤与痛楚中的受灾群众带来温暖。

  “知道这边需要人手,我们就来了。”林贤凯说。灾情发生后,他动员40多个村民赶到高坡村参与抢险救灾。第一天,他们带着锄头在救援现场刨土;第二天,他们就来到帐篷安置点负责伙食。

  帐篷安置点负责人吴学钊说,山体滑坡的险情没有完全解除,受到隐患威胁的3个村寨有500多人需要转移安置。基层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把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到两个集中安置点,还有部分群众选择投亲靠友安置。

  “四菜一汤,保证受灾群众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林贤凯告诉记者,12日晚上的菜单是回锅肉、菜秆炒肉、豆腐干、烧土豆和白菜骨头汤。晚上,到安置点吃饭的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有三四百人。

  林贤凯和村民们架起了5个炉灶,烧完饭菜后,炉灶就用来给人们烤火。“这里是乌蒙山区,海拔高,冬季多雨雪天气,烤烤火身上才热乎。”

  入夜,受灾群众开始在帐篷里铺床。赵家沟村民小组的曾琼是一名中职学生,她一大家子7口人住一顶帐篷,父母正在铺床,她和姐妹们边看边玩耍。

  吴学钊介绍,大家在帐篷最下面铺一层玉米秸秆,隔开冻土和湿气,再铺一层防水布,然后再铺垫絮和被子。他说:“救灾物资保障是充足的,至少每人两床被子,晚上应该不会感到太冷。”

  昭通市市长刘建华表示,对受到威胁的3个村寨将重新选址、易地重建。在新家园建成前,受威胁群众要通过集中安置或投亲靠友,离开危险区域,政府将对转移安置的群众发放生活补助,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

  (新华社云南镇雄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