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雷锋小学毕业时班主任的记录、雷锋手绘的“老爷车”研究改造图纸……在位于中华世纪坛的“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的展厅里,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一批与雷锋有关的珍贵图文资料,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装置亲耳听到雷锋的声音。
今天上午10时,雷锋旧衣物的展台前,来自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赵振蓉正拿着相机拍摄橱窗里的展品。
赵振蓉和同学早上7点多就从昌平出发了。“我在网上得知,这次展览中还有500多名普通百姓学雷锋的故事,今天早点儿来,还想多拍点他们的照片。”她说,回去后要把这些积聚正能量的照片传到网上,“我想做一名人们学习雷锋的见证者、传播者,让更多的人来学习雷锋。”
用声音还原历史,往往更具感染力。来自黑龙江大庆的78岁老人刘复川站在播放雷锋原音的玻璃罩下,认真聆听着。“这段原音是雷锋50多年前在沈阳做报告时留下的,因为说话的语速快,再加上有点儿湖南口音,所以要想听清楚可要费点工夫。”讲解员傅日告诉记者。
“在那个照相不容易的年代,为什么雷锋的照片会有这么多?”面对不少观众提出的问题,傅日介绍说,“入伍前,雷锋就像现在年轻人喜欢自拍一样,也喜欢用拍照来记录生活。入伍6个月后,雷锋就成了照相机追逐的对象。一开始,是因为他孤儿的特殊身世,后来,因为‘降服’了一台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的老汽车,让这台‘油老虎’的耗油量下降了35%,而成为节约的模范……”
下午5时,闭馆时间已到,但展厅内仍有十来位观众在展板前讨论着“身边雷锋”的好人好事。“任何时代都需要雷锋精神,看得细一些,感动和温暖就更多一些。”展板前的退休职工沈宇晓,仍在认真地抄写着雷锋的故事,红色的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五六页。
来到位于展厅出口的“学雷锋志愿者报名处”,沈宇晓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学习雷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据工作人员介绍,自3月4日开展以来,展览已接待参观群众4.3万余人,观众留言3500余条,学雷锋志愿者实名注册报名超过3000人。
(解放军报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