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军旅道德模范事迹回放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3-09-29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近日揭晓,军队系统7人当选,15人获提名奖。

    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更需要高尚道德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本报今日推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部队当选人员的先进事迹,旨在推动各部队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净化思想灵魂、提升精神境界,夯实立身做人、当兵尽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编 者 

    孙茂芳:雷锋精神照亮社会

    孙茂芳,男,汉族,194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

    孙茂芳四十余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无微不至赡养照顾了18位孤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操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 

    1970年,孙茂芳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后,发现医院所在的南门仓社区有许多困难老人和残疾人,便带领医生护士成立了30户家庭病房,开展上门包户服务活动。他先后赡养照顾18位孤残老人,为其中8位老人养老送终。他服务时间最长的是王炎老太太,连续照顾17年,直到老人90岁时为她送终。老人脾气古怪,对人有戒心,少有好话和笑脸,但孙茂芳始终像儿子对待母亲一样耐心。当老人卧床不起时,他陪床3年半,为她洗脚、端屎端尿。老人终于被感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价值上千万元的四合院和十几万存款赠送给孙茂芳,被他婉言拒绝。一位名叫高志云的孤老,儿子去世后孤苦无依,孙茂芳得知后,承诺做老人的儿子,每天陪老人看2个小时电视,节假日用轮椅推老人外出观光。老人牙口不好,孙茂芳让老伴每天做些软饭软菜送到老人家中,连续送了11年。

    在医院工作,孙茂芳还接触到很多病困家庭,促使他开始扶贫帮困公益行动。1998年起,孙茂芳每月从工资收入中拿出500元建立了家庭助困金,后来增至1000元。孙茂芳在家里设立了一张“救急床”,帮助200多名来京看病的外地人解了燃眉之急。此外,他还热心帮助11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32名特困学生。至今,孙茂芳用于各种助困的资金已达39万多元。 

    孙茂芳时时刻刻以雷锋精神照亮着社会,以个人名义先后组织成立了百余个学雷锋小分队,常年坚持学雷锋活动,开通“京城雷锋孙茂芳”微博,组织“十联学雷锋爱心团队”开展助民帮困活动。2012年至今他到全国12个省开展雷锋精神万里行活动,行程8万公里,做学雷锋报告280场,听众38万多人。 

    孙茂芳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军学雷锋标兵、首都道德模范等荣誉。

    沈 星:英雄壮举感天动地

    沈星,男,汉族,1981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参谋 

    危难时刻,沈星挺身而出,在山东青州勇救落水少年,但因体力耗尽沉入水中,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牺牲时,他仍举着双手保持着向上托举的姿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 

    2012年5月13日10时许,山东省青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生王鸿昊在青州市南阳河畔游玩时不慎落水。携妻女途经此地的沈星听到呼救声后,奋不顾身立即跳入水中实施营救。他一次次将王鸿昊推向岸边,但由于水流湍急、河堤坡陡湿滑,王鸿昊一次次从河堤滑下来。经过沈星数次奋力推举和闻讯赶来的一名妇女和中年男子协助,落水学生终于被营救上岸,但沈星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在当地军民共同搜救下,沈星被救捞上岸,但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31岁的宝贵生命。

    沈星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古城青州,感动了齐鲁三秦。第二炮兵党委和山东省潍坊市委分别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驻地群众数万人次自发到英雄牺牲的地方,点亮烛光,敬献花圈,谱写诗歌,通过各种方式沉痛哀悼英雄、追忆英雄。追悼会那天,近10万群众自发沿途送别。2013年3月,沈星的英雄事迹被西安电影集团拍摄成专题片《一道星光化彩虹》并进入院线公映,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2000年考入军校后,他在部队这个大熔炉大学校里锻炼成长,对党和人民的朴素情感升华为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当发现集体组织的献血名单中没有他时,他主动去义务献血;当遇到陌生人向他求助时,他像对待亲人一样真心解困;当同学、战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伸出援手;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慷慨以赴。

    沈星荣获陕西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美军人群体”新闻人物特别奖等荣誉称号。

    高铁成: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高铁成,男,汉族,1988年3月生,中共党员,66284部队88分队班长

    在餐馆突发煤气爆燃的危急时刻,高铁成迅速投入排险,不顾被烈焰灼伤的剧痛,连续两次冲进火海,切断电源,防止了更大事故发生,自己被严重烧伤。

    2012年5月18日晚,哈尔滨市一家餐馆突发煤气爆燃事故。事发时,回乡探亲休假的高铁成刚坐下准备吃饭,突然有人喊:“煤气罐着火要爆炸了,大家快跑!”顾客和餐馆工作人员纷纷跑到外面避险。危急时刻,军人的职责促使他来不及多想,迅速冲进厨房试图关闭煤气阀。煤气罐突然爆燃,巨大气浪把他掀出门外。此时,身上、头发和脸都已着火的高铁成,担心厨房里还有人,就不顾个人安危,又冲进火海找人。由于烟越来越大,熏得他喘不上气来,随后只好暂时跑出去透了口气。但当他又听见呼救声时,英勇地第三次冲进火海,和餐馆员工一起排除险情,防止了更大事故发生。而他最终因伤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急救后苏醒,面部、颈部和双上肢被严重烧伤。

    每当谈到事发当天自己的行为,高铁成都显得十分淡定,他说:“我是一名军人,军人的天职和使命就是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快要爆炸时,我真的什么也没想,就是要去关掉煤气罐,避免伤及更多无辜的人。我虽被烧伤了,但我不会后悔,这是我们军人应该做的。” 

    在家人眼里,高铁成是个孝顺的孩子;在乡亲们的眼中,高铁成不仅是孝顺的孩子,还是懂事、勤快和热心肠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高铁成是个成绩突出、素质全面的好学生;在部队战友眼中,他是班长,是老师,更是肝胆相照的兄弟。入伍第一年,高铁成就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就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徒步方队,因为表现优秀,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第三年就当上班长,现在已经晋升为下士。今天,在人们眼中,他是“最美警卫战士”。

    高铁成获得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黑龙江省见义勇为英雄、哈尔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荣誉。中央文明委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郑益龙:生死关头勇于担当

    郑益龙,男,汉族,1979年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武警广东省总队广州市支队四大队副政治教导员

    郑益龙勇于担当,敢于牺牲,在生死面前,不顾一切勇救群众,最终英勇献身。

    2013年3月1日下午,陈永标、徐小蓉夫妇和朋友吴志平来到珠江西堤码头游玩拍照,当吴志平为陈永标夫妇拍照时,在取景拍摄中由于背向珠江站位,陈永标在后退取景中不慎被铁链绊腿掉进珠江。此时,妻子大呼救人,吴志平随即脱衣准备下水救人。就在这时,途经此处的武警军官郑益龙疾速跑过来,边脱衣边拉住他,大喊一声:“你别动,我来救!”便一头扎进江中,奋力托起陈永标往岸边游。 

    郑益龙用双手抱起沉下去的陈永标,用力游向岸边,但由于江水很急,落水者慌乱之中乱抓乱拍,筋疲力尽的郑益龙只好用右手托起他,用另一只手猛力划向岸边。这时,吴志平丢下一个救生圈,郑益龙拿到救生圈后,让落水者趴在救生圈上,他自己却被江水冲得离救生圈越来越远。此时,岸上的群众找来一根绳子丢给落水者,随后合力把陈永标救上岸,而郑益龙却因体力不支被水流无情冲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郑益龙有着强烈的使命责任意识,遇有重大任务,都主动请缨,勇挑重担。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他主动请战,成为抗洪大堤上为数不多的新兵突击队员,荣立个人三等功。2010年,一名孕妇要求看守所释放被关押的老公,拿着刀片扬言自杀,危急关头郑益龙奋力将孕妇手中的刀片夺下,自己的左手被划出了一道5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入伍以来,先后参加了’98抗洪、大运亚运安保等重大任务,每次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整理烈士遗物时,人们发现了一本磨破角的献血证,上面记录着郑益龙10多次献血的时间、次数和每次的献血量。2010年6月,郑益龙任海珠区中队指导员期间,得知驻地附近春华小学有姐弟俩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他主动找到学校领导,每月资助300元钱,直到两个孩子初中毕业。 

    郑益龙被追授为革命烈士、获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入选“中国好人榜”。

    刘元飞:“英雄三兄弟”美名扬

    刘元飞,男,汉族,1992年12月生,73322部队72分队战士

    刘元飞和张涵、张辉三兄弟面对陌生人被抢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追击歹徒,被砍成重伤,以英勇行动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彰显了人间正义。

    2011年6月24日22时许,23岁的姑娘小凌在厦门忠仑公园附近被歹徒团伙抢走挎包。三兄弟刚好路过,危急关头,他们迅速朝抢匪逃跑的方向追去。追赶中,刘元飞截住一名男子,并将其按倒在地,这时张辉也冲过来帮忙。很快,张涵和小凌也赶过来。就在这时,一名陌生男子凑过来打听,小凌请他帮忙报警,他推说手机坏了。正当张涵帮哥哥按倒抢匪时,这名陌生男子突然露出狰狞面目,拔刀朝张涵腰部刺去,又挥刀扎向刘元飞,随后又向张辉手臂狠砍三刀。

    倒在血泊中的三兄弟挣扎着向路人求助报警。夜色中,歹徒们趁乱逃走。不久民警赶到现场,受伤的三兄弟被送进医院抢救。经诊断,张涵胸椎开放性骨折,双下肢瘫痪;张辉两臂手筋均被砍断;刘元飞手臂被捅穿,手筋也被砍断。

    三兄弟打小就好打抱不平,以“热心肠”闻名乡里。念小学时,三兄弟看到一名小同学被两个不良社会青年欺负,挺身而出,合力制止了侵害行为。三兄弟还是乡亲们眼中孝顺的好孩子,刘元飞为给奶奶治病,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赚钱。

    三兄弟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传开后,多批媒体记者赴其莆田老家采访,目睹三兄弟家老屋破败,联想到他们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义举,许多记者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不已。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厦门医院看望“英雄三兄弟”,短短两个月间,社会为三兄弟捐款超过220万元。

    2011年,三兄弟荣获福建省道德模范、厦门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2年12月,刘元飞参军入伍。到部队后,他严格要求自己,各项训练成绩在全连名列前茅,被评为优秀士兵。

    林俊德:铸盾强军矢志不渝

    林俊德,男,汉族,1938年3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研究员 

    林俊德入伍52年来,忠诚党的事业,矢志强军报国,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铸就国防盾牌作出卓越贡献。 

    林俊德把一生献给了戈壁,献给了“两弹一星”伟业。26岁时,他带领科研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判断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重要贡献。28岁时,他探索研制出高空压力自记仪,为我国首次氢弹飞机投弹安全论证提供科学依据。40岁开始,他研究并推动建立核爆炸应力波和地震、余震等测量系统,为我国地下核试验及禁核试地震核查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件,建成国际上独树一帜的力学实验装置。1997年,他从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忘我战斗在科研试验第一线,亲自担纲10多项重大国防科研尖端课题研究,一年中300天在大漠戈壁、试验场区度过。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抓紧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他拒绝住院治疗,返回单位工作。5月23日被迫入院后,为争取工作时间,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恶化,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对医生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紧要的是时间、是工作!”在生命最后8天里,他强忍病痛整理完用毕生心血积累的3万份科研资料,3次打电话指导科研工作,2次召集课题组成员交代后续任务,并写下了6条建议。他还用两天时间审改一名博士8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并写下338字的评阅意见。在生命最后1天,虽然已经腹胀如鼓、呼吸艰难、极度虚弱,但他仍然9次请求下床工作。最终医生含泪答应他起床工作一个小时。站在生命终点,他以一名军人的战斗姿态兑现了自己从军的誓言。 

    林俊德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得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总装“践行核心价值观模范”等荣誉。

    皇甫辉勇:铁骨柔情大爱无言

    皇甫辉勇,男,汉族,1983年8月生,中共党员,73056部队51分队班长

    皇甫辉勇,一个用大义大爱传递正能量的“雷锋式士兵”。当妻子身患重病时,他用铁骨柔情呵护至亲至爱,情真意切,用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一名当代中国军人的赤诚、无私和坚韧。 

    2001年,皇甫辉勇与江苏姑娘蒋晓芳相识。第二年夏天,皇甫辉勇表白时,蒋晓芳想到自己奶奶年迈多病、养父身患残疾终身未娶的家庭条件,不愿将自家重担压到皇甫辉勇身上,婉言拒绝了他。但皇甫辉勇看重晓芳善良贤淑、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坚持与她交往。2008年,由于蒋晓芳婚后住在公婆家,养父家失去主要生活依靠,奶奶治病又要花钱,生活变得困难起来。细心的皇甫辉勇主动为岳父办了一张储蓄卡,隔一段时间就往里面存上一两千元钱。2010年11月,蒋晓芳的奶奶摔倒病危,皇甫辉勇无法请假,就马上给奶奶打去5000元治病。奶奶去世后,皇甫辉勇主动把身患残疾的岳父接到自己家住。 

    2011年3月,蒋晓芳检查出恶性脾肿大,手术要3万元,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是很大一笔钱。为不影响皇甫辉勇工作,蒋晓芳一直隐瞒病情。皇甫辉勇知情后,四处寻医借钱,为妻子成功做了手术。但无情的病魔第二年再次降临到蒋晓芳身上,她被查出患有畸胎瘤,手术费高达十几万元,即使手术存活希望也十分渺茫。善良的晓芳怕拖累丈夫,提出离婚。皇甫辉勇却坚定地说:“晓芳,天塌下来,我顶着!”在部队和战友的帮助下,蒋晓芳接受了手术。术后蒋晓芳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皇甫辉勇就悉心照顾她饮食起居。2012年12月,蒋晓芳病情突然恶化,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渺茫的治愈希望,皇甫辉勇没有选择放弃。

    妻子去世,皇甫辉勇处理好妻子后事,把岳父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迁到自己父母的户头上由自己代缴,并托付家人照看好岳父。今年,他在部队倡导建立“爱心基金”,带头捐出工资,筹集资金20多万元,成立30余人的“爱心团队”,经常到社会上为群众服务。

    皇甫辉勇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学雷锋标兵”,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