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徐京跃、顾瑞珍)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人民大会堂里灯光璀璨,气氛热烈。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条战线为推动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关心和参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李克强指出,当前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使我国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李克强强调,要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使创新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障国家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生态建设和改善,努力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必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用科技和创意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服务国家战略、惠及千家万户。
李克强要求,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价和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政策、营造公平环境上来,重点支持基础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要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营造鼓励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使青年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汇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合力,用改革红利、人才红利、创新红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主持大会时说,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奖励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创业,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张存浩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奖励大会开始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
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和首都科技界代表等共约3300人出席大会。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5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8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161项;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1月10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刚才,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向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张存浩院士、程开甲院士及其他获奖人员代表颁了奖。科技奖励大会是我国科技界一年一度的盛事,是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的集中展示。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条战线为推动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关心和参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优秀科技人才大批涌现,科技体制改革加速推进,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新步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抢占未来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面对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过去在中低端产品上形成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使我国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
要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必争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实现重大突破,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惠及千家万户,在祖国大地上“开花结果”。要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中国创造”的影响力,大力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面向保障国家安全,解决好关乎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等重大科技问题。面向增进民生福祉,用科技和创意解决人们衣食住行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推出更多为亿万群众喜爱、创造新需求、形成新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让生活更美好。面向生态建设和改善,综合运用各种生态新技术,促进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和高效清洁利用等,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惟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惟有改革,才能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政府要大力减少和纠正用行政手段包揽、直接介入或干预科技创新活动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上来,发挥好“推手”作用,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除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政府要重点加大支持外,其他科技创新活动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价和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带动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要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必须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权益、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活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青年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吸引广大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按照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提升创新价值的要求,改进科研管理和组织方式,鼓励人才的自由流动和组合。要探索扩大实施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政策,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制度。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使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力的保护。努力为广大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有良好服务、法律保障和公平机会的创新创造条件,用改革红利、人才红利、创新红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汇聚全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合力。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在于不断创新。13亿中国人民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要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让全社会的创造潜能和活力竞相迸发,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潜力之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既攀登基础研究的高峰,又着力使应用研究有新的突破,让两者比翼前行。要营造鼓励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高尚品德,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创新道路上勇往直前。要以全球视野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人类崇高的科技进步事业作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同志们,科技肩负重托,创新成就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脚踏实地、大胆创新、勇于超越,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张存浩院士、程开甲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批准,授予“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大样本恒星演化与特殊恒星的形成”等53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等2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基于生物敏感膜的便携式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9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24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近海复杂水体环境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61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法比奥·洛卡等8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张存浩院士、程开甲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4年1月6日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部队独立承担或参与的33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7项、创新团队奖1项
中科院院士、总装备部程开甲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解放军报北京1月10日电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在京隆重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部队独立承担或参与的33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7项、创新团队奖1项。中国科学院院士、总装备部程开甲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由总装备部牵头实施的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工程的实施使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他们构建起迄今国际上质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蛋白质组的表达谱、修饰谱、连锁图、定位图、综合数据库等,首次实现了人类组织/器官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全面对接。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参与的“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和应用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项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成套卫星测绘技术的国家。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领衔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揭开了几千年来中药配伍的禁忌奥秘,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装甲兵工程学院在面向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基础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在原创新药、仿生制备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分别在低温冰箱、肾上腺疾病治疗、新生儿脑损伤预防、心脑血管关键CT技术、重大胰腺疾病诊疗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记者王天益,通讯员俞莹、沈基飞、刘昂报道)
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解放军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张晓祺报道:今天,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项技术对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我国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通过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项目,我们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研制了高可靠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我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大幅提升了载人航天发射、测控和着陆回收综合保障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工程的实施,使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周建平介绍,中国空间站计划于2020年前后建成,初期将由三个20吨级的舱段构成。此前,我国还将研发20吨级发射能力的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以及用于发射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