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核心提示:在日新月异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践中,军事管理的时代内涵在变化,地位作用也在变化。推进军事管理创新,需要着眼时代发展、立足强军实践,勇于打破各种条条框框,充分激活各种有利因素,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剑指要害、破解难题,形成上下求索、聚力强军的生动局面。
强军目标赋予军事管理时代新内涵
强军目标是新形势下我军建军治军的总纲。军事管理作为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日新月异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征途中,时代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地位作用显得更加重要,需要从政治和全局来认识把握。
军事管理创新是确保“三个绝对”的重要保证。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管理工作的政治要求。回顾我军建设发展史不难发现,管理与教育始终是一体的,延安整风、军队“消肿”等均是如此。新的历史时期反复强调从严治党、从严治官,一个“治”字,道出了管理工作对铸牢军魂的重要性。青年官兵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因追求享乐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因此在坚持用先进军事文化铸魂育人、固本培元的同时,也应强化军事管理的规范功能,确保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军事纪律严格贯彻执行,锻造官兵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品质。
军事管理创新是实现能打胜仗的重要支撑。军队是要打仗的,服务打赢是管理工作的军事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实施科学高效的军事管理,建立一套精确、集约、规范的组织计划、指挥控制、整体协同管理机制,便于把诸军兵种作战行动、指挥系统、武器装备等聚合成一体,形成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能力。这既是“管为战”的本质要求,更是军事管理的价值体现。打赢的基础在训练,要素集成、单元合成、体系融合的训练模式转变,对训练秩序维护、资源调配、质量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离开严格正规的管理,军事训练的质量效益也会大打折扣,备战打仗就会成为空话。人是战争最活跃的因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消除“娇”“骄”二气,需要从严管理、从严磨砺,练就虎狼之气、内化骁勇之风。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
军事管理创新是培育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军队的作风形象事关民心向背,关系战争胜败。无论战争形态如何演变,兵民团结始终是胜利之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时代,需要通过严格正规的管理,保持我军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增强人民群众对军队的认同,赢取能打胜仗的坚强靠山。中外军事史上,不少军队战必胜、攻必克,都得益于军风严整、军纪严明;相反,一些军队在战场上一溃千里、丢盔弃甲,也都能从作风松散上找到原因。作风涣散,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更不可能打胜仗。历史事实表明,军队作风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刀光剑影和硝烟炮火,而是和平环境的消磨,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兵更替,需要管理工作应势而为,通过严纪律、严制度、严养成,使我军经受住长期和平环境的考验。
解决制约管理创新的深层次矛盾
军事管理创新既要改进方法手段,更要突破思想障碍和利益藩篱,后者面临的阻力往往更大,需要从全局出发解剖深层矛盾,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剑指要害、破解难题。
需要破解狭隘利益观的束缚。受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一些单位部门之间存在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的现象,深为官兵所诟病。有的单位、部门之间相互争时间、争资源、争彩头,以致工作难统筹、时间难分配、资源难统管,机关忙乱、基层乱忙屡见不鲜;涉及多个部门的建设和管理,相互间都不愿放手、不甘从属,导致机关各种领导小组越来越多,人为增大了工作量、降低效率,产生新的矛盾。推动军事管理创新,不向这些弊病开刀,就不可能取得实质突破。
需要破除消极安全观的影响。军事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巩固与提高战斗力。当前,用不打仗的心态抓管理,单纯消极保安全,已成为一种亟待根除的通病。在领导干部身上反映出的是当“和平官”,在安全风险面前缺乏定力,只谋任期内部队不出事、不思战时能否打得赢;在机关表现出的是研究平时管理多、思考战时管理少,规范日常行为多、锤炼战斗作风少,评估管理效益看事故案件多、看能力提升少,“管为战”的标准立不起来、落不下去。领导机关管理工作指导的偏移,带来的是基层部队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担心从难训练出事故、发生问题受处理。管理创新不聚焦战斗力建设,就失去价值和生命力。
需要打破传统的人治观羁绊。一些人思想上残存的“人治”理念,仍是阻碍依法管理的桎梏,导致“潜规则”和人情风盛行,削弱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具体表现为少数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个人意志凌驾于条令法规之上,导致官兵看人行事、看权行事;有的选择性执行法规,容易淡化号令意识,影响军令政令畅通;有的热衷层层加码,安排工作超出基层承受力,严重挫伤部队积极性;有的责任追究偏宽偏软,怕得罪人、怕伤和气,搞淡化处理甚至捂盖问题,管理失去刚性杠杆。管理创新需要致力于法规体系的健全完善和监督执行,冲破“人治”思想的羁绊。
需要突破功利的建设观局限。决策管理、资源管理决定着建设成效,当前,脱离实际搞建设的问题值得高度警惕,其深层原因是功利建设观作怪。如少数单位贪大求全,营房建设、文体设施建设超出使用需求,后续管理维护成本高,建好了用不起,造成资源浪费;有的跟风“赶时髦”,不同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一哄而上,只考虑建设使用、不考虑管理维护,稍有问题就难以常态运行,出现“鸡肋”现象;有的楼堂馆所建得很漂亮,重要目标安全设施欠账多,增大了管理和安全压力。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消除管理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