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军队人大代表热议战斗力标准大讨论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4-03-10

 当前,全军开展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正如火如荼,这场讨论也随代表来到了两会会场。战斗力标准是什么?战斗力现状怎么看?战斗力建设怎么办?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部分军队人大代表,且听他们怎么说。

  制定标准,就是设计战争

  ●制定今天的战斗力标准,就是设计明天的战争

  ●在过去的、过时的标准上用力再多,也是虚功

  ●拿明天的“尺子”量今天的“步子”

  【谈卫红代表】搞对抗演练,经常设置一个课目,叫割裂对手的“通信链”。仅以割断通信光缆为例,其实“怎么割”就有个标准问题。一刀下去是一种标准,砍掉20米是一种标准,剥开外皮剪断几股细线再包好,也是一种标准。对于中断通信,这3种割法效果都是一样的,但要检查恢复通信,难易程度就大不同了。

  这个例子,说明战斗力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我军使命任务在变,战斗力标准也要跟着变。

  战斗力标准究竟如何跟着使命任务变?首先要看打什么样的仗。我军当前的任务,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乍一看,很容易抓住关键:“打赢”“信息化条件”“局部”,可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怎么算“打赢”?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关门打狗”?是开打不吃亏,还是最终反败为胜?再比如,到底“信息化条件”是什么样?究竟“局部”在哪里?

  再往大了说,习主席要求军队能打胜仗,我们就要摸着胸口问一问自己:我们何时、跟谁、在哪儿打仗以及怎么打胜仗、打什么样的胜仗、在什么条件下打胜仗等一连串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相应的战斗力标准;标准不同,形成的能力也不同;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打什么样的仗。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今天的战斗力标准,说到底就是设计明天的战争。

  【王久荣代表】以第二炮兵部队为例,都说将来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但有谁见过战略导弹部队是如何打仗的?没打过仗,不一定就不打仗,既然要打仗,就越发显示出设计的重要了,最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就是先设计后开打的。

  凡是设计,就得有标准。标准有高有低。标准如果不高,即便立起来了,战斗力也只能在低水平徘徊。

  制定标准,不能一厢情愿。如果人家都是飞机大炮,我们的大刀长矛耍得再好,也没用。可以这么说:在过去的、过时的标准上用力再多,也是虚功。

  标准有规范力,还要有向上的牵引力。跟自己比、过去比,是一种标准;跟强手比、将来比,也是一种标准。正确的做法是:纵向上,要拿明天的“尺子”,量今天的“步子”;横向上,要用外军的“镜子”,照我军的“里子”。这一纵一横,正是构成我军战斗力标准坐标系的两个“轴”。

确立战斗力标准是一场军事变革

  ●桎梏是思想观念,短板是体制机制

  ●把战斗力标准当作号令和法规

  ●战斗力标准要有“一票否决权”

  【李凤彪代表】当前全军正在兴起战斗力标准大讨论,那么战斗力标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习主席强调战斗力标准时,特别使用了双重定语——“唯一的”“根本的”。谁都知道军队是用来打仗的,谁都明白军队建设要坚持战斗力标准,但为啥老强调、总是讲?主要就是因为这两条没坚持好。

  为啥没坚持好?原因很多。先举一个例子:某团担负上级赋予的演训任务,各级机关都来指导,但也常出现各吹各号,各定各调的问题。这样一来,执行任务的官兵都不知道怎么练了。此为战斗力标准不统一。

  再说一种现象。有的天天讲军事训练是中心工作,却缺少保证“中心居中”的制度机制。相反,一些非中心工作却拥有“一票否决权”。于是,制定计划、部署工作、总结表彰,无形之中战斗力标准就会让位于其他标准。此为战斗力标准不够硬。

  【刘振立代表】坚持战斗力标准,就要确保战斗力标准的“唯一性”和“根本性”。怎么确保?我觉得首先要赋予战斗力标准“一票否决权”,真正让战斗力标准“腰杆”硬起来、“尚方宝剑”举起来,否则别的标准就会争时间、争人员、争资源、争地位。有一个类比很贴切:建立战斗力标准而不强推,就跟制定法律而不执行没什么两样。这是其一。

  其二,用战斗力标准“立、改、废”。令之所出、法之所行,一切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都要大力提倡,一切与打仗无关的都要坚决破除,一切以不打仗的心态准备打仗的都彻底纠正,使部队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

  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桎梏是思想观念,短板是体制机制,因此,战斗力标准最终要求的,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深刻的军事变革。

 标准不能只有“尺子”,没有“刻度”

  ●战斗力标准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科学构建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和部队能力标准模型

  【戎贵卿代表】战斗力标准究竟是啥样?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有的连队单兵电台“几代同堂”,联通困难。若将其放在战斗力标准的坐标系里,看似不值一提,但真打起仗来,可能就是致命的。现在打的信息战、体系战,靠的就是一张网。一处结点、一个单兵、一件装备可能就是决定战局的“阿喀琉斯之踵”。所以,战斗力标准决不仅仅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还必须定出“刻度”。

  米秒环,本来就是很好的“刻度”。现在有的单位射击考“上靶”、不考“环数”,讲“杀伤”、不讲“杀死”,对精度要求下降了,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两码事。就算“杀伤”,前提也要打中目标,而要打中目标,就必须从一环一环打起,不能因为可以不“爆头”了,连身体也打不中。

  战斗力标准是具体的、定量的,不能泛泛而谈、讲个大概。比如说军事训练实战化,从军事指导上可以笼统地说实战化就是环境要真、内容要难、考核要严、演练要实,但落到实处,就要对“真、难、严、实”嚼碎了、揉烂了,定出一条条细则来。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空降兵叠伞像姑娘绣花、离机像下山猛虎,但做起来,就要通过一项项具体标准让“像”字实起来。

  我看到这样一篇报道:空军某航空兵师引入“拓扑图”思路,将其核心军事能力分解成5大类48个目标、成千上万个“具体能力点”,而且每一个构成要素都实现了指标化、数值化、动态化。这启示我们,要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就必须分门别类科学构建单个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和整个单位能力标准模型。

  【李凤彪代表】战斗力标准必须是可操作性的。有一次我到外军一个地空导弹部队参观,人家的指挥员一口气说出两百多种防空战法,包括各种预想情况、可能战局、最坏结果,而且每一种情况都有方案、都有标准。其实,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那名指挥员,而是他们的战术细到毫厘、行之有效。这种制定标准时的高度可操作性,值得我们借鉴。

 落实标准,要健全评估机制

  ●要改进评估方式、把握评估时机、加大评估难度

  ●把战斗力成效作为衡量党委班子、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主要指标

  【刘振立代表】战斗力标准,说到底就是实战的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能否建立科学规范的战斗力评估机制。

  这个评估机制怎么建?我的看法是突出全方位、全过程。一方面,量化制定评估战斗力诸要素的能力标准,把评什么、评到什么程度搞清楚、弄准确;另一方面,量化制定抓战斗力建设的工作标准,重点考量措施是否有力、资源投向是否合理等。

  同时,还要看检验评估这根“指挥棒”到底怎么用。比如选人用人。按战斗力标准,就是把想打仗、敢打仗、能打仗、善打仗的干部用起来、用在打仗岗位上。

  【王维明代表】考核一支部队是否达标,这里面很有学问。是单一训练考评,还是以动静结合综合检验?是不带战术背景评估,还是结合使命课题检验?是在熟悉地域摔打,还是复杂生疏环境磨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当然是后者。这就要求我们改进评估方式、把握评估时机、加大评估难度,真正落实问责机制,把抓战斗力的成效作为衡量党委班子、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主要指标。

  (解放军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