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一、隆重纪念抗战胜利: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翻侵略的案,为实现中国强国梦努力奋斗。
记者: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同样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徐焰: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对于我们牢记历史、警示今天的人们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69年前结束了中国抗日战争,她是当时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不仅仅是为了中华民族自身的解放,也是当时反对世界上最邪恶的德、日、意法西斯势力英勇斗争的一部分。
中国的抗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可以用三个“最”来形容:一个是开始最早。早在1931年“九一八”以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抗战。抗战实际上是持续了14年,其中全面抗战打了8年,我们讲抗战8年是指全面抗战。在此之前,抗日联军在东北战场上跟日军已经在长时间激战了,这个也不能抹杀。第二个最,就是持续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到1945年,等于持续了14年的时间,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或者在大西洋战场上同德国和日本的作战只打了3年8个月,苏联卫国战争再加上后来的对日作战也不过是4年时间,因此中国的这个作战时间是最长的。再一个最,就是条件最艰苦。因为中国的抗战,是在力量相差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以落后的农业国之力对抗当时已经是世界工业强国之一的日本。作战条件确实是非常艰苦的,而且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可以说是单独抗击日本,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唯一的战场,因为当时美国和苏联都没有参战,因此中国战场承担的压力更大,斗争更艰苦。当然,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体,中国战场就成为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中间的一个。
记者:徐教授,9月3日,我们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届时,我国政府将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我国在普通的年份如此高规格重视抗战纪念的原因是什么呢?
徐焰:过去,我们隆重纪念抗战,一般是逢十。比如说抗战胜利50周年,60周年,今年不属于逢十的这种纪念年份,不属于逢十或逢五这样的一个整数的纪念年份,为什么要这么高规格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呢?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国内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国际原因就是因为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要翻侵略战争的案,在所谓解禁集体自卫权、重整武装这方面迈出了一些很危险的步骤。因此,我们重提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回顾当年日本帝国主义是怎么对外侵略的,唤起人民的警惕,对于现在警示世人,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继续发展是有重大国际意义的。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国内现在提倡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政治需要。因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一个重要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其实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驱逐了近代压迫中国最狠也是时间最长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华民族解放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抗日战争期间极大地发展了中国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四年之后的胜利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今天人们回顾抗战,首先要学习当年前辈们英勇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在物质条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强盛,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今天我们中国条件变了,各方面的条件跟当年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振奋民族精神,努力奋斗建设一个强国,这与当年抗战的时候中国的精神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继承前辈的精神,也需要回顾抗战史。今年高规格地纪念抗战对教育我们年轻一代,对于我们实现强国梦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二、用更多的证据说话,让受愚弄的日本国民了解真相:侵略罪行不容抵赖。
记者:为何在这样一个时刻,我国政府公布一系列日本侵华档案,包括45名战犯的罪行自供?
徐焰:现在中国对抗日战争纪念的力度有所加强,当然也包含着要进一步让人们牢记当年日本侵略对中国造成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深入揭露他的侵略罪行,仍然有必要。这次公布了45名战犯的自供,其实是一个更有力的证据。过去我们揭露日本侵略往往是用中国人的话来讲,而日本右翼和国际上很多人予以否认,他们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自己说的。现在拿出当年日本战犯自己的供词,不就更有力了吗?当事者自己的招供,就是更有力的证据。
记者:这些档案资料公布于世,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影响?对国内的抗战宣传会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徐焰:对待历史,应该是按照毛主席当年讲的嘛,古今中外法。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单靠我自己一个人说。首先是联系历史,古今嘛,再联系到现实。另外,中外,不能光是中国人讲,你看看外国人怎么讲,相互对比。尤其是抗日战争。它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如果光是中国人一面之词,有些也不一定完全特别准确。另外,给人的印象也不深。有比较才有鉴别。你把日本人自己说的事情和我们中国人记录的事情拿过来一对比,给人印象更深,讲述的问题更准确。而且它也更有利于教育中日两国的年轻人。
记者:现在有些日本青年学生也去拜访我们的一些抗战纪念馆,他们就会有很深的感触。随着我国对侵华档案的公开,会不会给日本、给这些青年学生带来一些影响?
徐焰:应该说现在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多了。前几年每年到中国来的日本人,也数以百万计。其中包括很多青年,当然也包括很多是做买卖的人。这些青年确实在日本国内看不到对日本侵略的一些事情的记载。因此他们到中国来,有些人是出于好奇,到中国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看一看,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一看。看完之后,他们很多人的表情都是非常惊讶的。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这个事儿,也不相信自己的祖辈干过这些事儿。因为战后,确实是已经60多年,长时间国内都是一片和平。他们对战争觉得非常遥远。讲起战争来,那就是灾难。而且无所谓谁的责任。因此新一代日本人接受这种教育,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而且用他们日本人自己的控诉,像那些战犯的控诉,你看看你们的前辈自己讲,他们干过些什么。这对他们的教育更有力。如果是单纯的中国人向他们讲,有的人还不相信。你是为了丑化日本,你讲的不一定是真的。用这些他们自己当年犯下侵略罪行的前辈来向他们讲述这个事情,这恰恰是最有力的教育。
三、贻害无穷:日本天皇“终战诏书”暗藏了多少猫腻和恶魔?
记者:日本宣布投降从未使用过“投降”二字,一直称之为“终战”,请您跟我们的网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徐焰:1945年8月15日,当时日本天皇发布了一个所谓终战诏书。此后几十年内,人们普遍愿意用的词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用语严格地讲,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合乎事实,但是在用词方面也不完全准确。因为日本天皇当年宣布的是接受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是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盟国要他无条件投降的要求,但是当时他根本没有用过投降这个词,所以说日本政府按照这个基调,他都是终战。什么叫终战?就是战争进行不顺利,到此把他终止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是战败投降,甚至战败这个词在日本天皇终战诏书中都没有出现过。仔细分析一下1945年8月15日那篇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就可以看出它有这方面的内容:第一,回避投降。既没有投降的字眼,也没有战败的字眼,就是战争进行得不顺利,就此终止了。第二个特点,美化侵略。根本不承认发动这个战争是侵略他国的,讲当初是为了促进东亚的和平,到所谓终战诏书中还是这么讲,至于战争中间带来的损失并非朕的本意,这不是美化侵略么?你下令发动的战争给亚洲人民、给世界人民带来多大的灾难,他根本都不反省,认为自己的本意是好的。第三,蔑视中国。日本天皇发布的这个所谓终战诏书,根本不承认对中国发动的战争,它里面讲的只是,四年前对美英开战,已逾四年。对中国完全是蔑视的态度,日本从来没有对中国宣过战,除了甲午战争之外,此后对中国发动的战争都称为事变。到他占领南京之后,干脆否认中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是他的对手。后来他所讲的中国政府是什么政府?是汪精卫的伪政府,他都已经不承认中国合法的政府了,因此他也根本不承认对中国发动的战争侵略,称它是地方事变。所以说他在所谓结束战争的诏书中间还持这个观点,对中国还是蔑视的。另一个特点呢,就是大谈忍耐,就是忍其不能所忍,他不认为我们这个事儿干错了,主要是干得不顺利,所以要忍耐。忍耐干什么?将来要搞复兴,这就为后来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基调。
记者:随着自卫权解禁,加强进攻是日本自卫队发展的趋势。“解禁”是否是自卫队的一个“拐点”呢?
徐焰:可以这么说,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日本自卫队发展史上很危险的一个信号,也是一个不良的拐点。按照1947年公布的《日本和平宪法》,日本放弃国家交战权,放弃军队。那么放弃交战权和军队,国家由谁来保护?实际上就是由美国来保护,美国承担保护日本的义务。但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允许日本成立所谓“警察警卫队”,从性质上来讲是维护国内治安,担任国土部分警卫任务。但是后来所谓的“警察警卫部队”,就发展成了日本“自卫队”,事实上已经变成和军队一样的组织。但是过去他毕竟还有一条限制,就是本土专属防御,不能出到本土之外。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什么意思?就是可以跟着美国一块儿去集体自卫了,所谓“自卫”其实是个幌子,就是可以跟着美国一块儿出去到别国打仗了。假如说将来美军去菲律宾参战,那么日本自卫队也可以跟着美军去进行所谓“集体自卫”,这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了,标志着日本自卫队以后可以跨出国门,和美国一起行动。
四、安倍利用靖国神社为侵略者扬幡招魂,国际社会务必警惕日本右翼思潮的膨胀。
记者:今年的8月15日,我们看到了日本政府的一些变化,比如安倍晋三没有参拜靖国神社,应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徐焰:日本的靖国神社,它不是一般的祭祀场所,它是为侵略者扬幡招魂、为侵略歌功颂德的纪念物。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的是什么人?他讲是为国捐躯的人,包括自明治维新后历次战争,这个历次战争讲起来大多数都是侵略战争,而且他里面祭祀的还有当年的甲级战犯。如果是普通日本士兵成了炮灰了,他的亲人悼念一下,这个人们也还可以理解。被国际军事法庭定性为战犯处死的人,放在里面一块儿祭祀,那不是歌颂侵略吗?因此中国人民,包括亚洲很多国家人民,包括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反对日本政要去参拜靖国神社。但是日本政要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安倍2006年上台的时候,他考虑到内外关系,当时没有去参拜,但是并不说明他不想参拜。其实他下台后一度讲,他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去参拜。2012年以后,安倍重新当选首相。他当时就选了一个日子,参拜过一次靖国神社,当然不是“8.15”了,“8.15”这个日子太敏感。今年没有参拜他也是考虑到内外诸多因素,一方面日本国内其实也有很多人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另外国际上对此指责也是很多的,尤其是中国、韩国坚决予以谴责。因此安倍避开了8.15这个日子,这表示他多少想避开一下国际上的指责,缓和一下周边的紧张关系,但并不说明他不想参拜。
记者:您给我们说说安倍集团真正的心思是什么?
徐焰:安倍晋三在上台之后,进行了一系列为军国主义扬幡招魂、否认侵略,同中国制造紧张关系的举动,引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但安倍晋三的所作所为,讲起来又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这反映了日本政坛新一届的政客有很多人还是继承了当年进行侵略的这些人的衣钵,总是想把日本引到当年所谓东亚大国这样一个不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去。从安倍晋三的履历上就可以看出,他是日本甲级战犯岸信介的外孙子,而且他小时候受他外祖父的影响很大,他认为他应该继承他外祖父的事业。他外祖父当年在伪满洲国主管过经济,就是对中国的掠夺。上个世纪50年代他外祖父被美国方面不追究,特赦之后,因为他是甲级战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他是工商相,主管对战争的支援,就这样一个人战后一度被认定为甲级战犯,但后来美国不追究了。结果在50年代居然还能当选日本首相,可见日本社会的情绪,能够把战犯当首相。岸信介当政的时候,对中国极不友好,采取了一系列恶化中日关系的步骤。岸信介下台之后在家闲赋,对外孙安倍晋三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而且现在讲起来又不是安倍一个人的问题,日本的政界很大程度上也是官二代官三代,仔细查一下日本政客的履历一般都是出身豪门、政治世家。我去过日本几次,在日本待过一段时间,在日本几次访问期间跟政界、普通老百姓也交谈过他们对政治的看法,按日本普通老百姓来讲,日本的政治是豪门政治,从战前到战后都是这样,你一个普通人想去竞选、进入高层,根本不可能。都是出身豪门、世家这些人,就是这些集团他们之间来回轮换。安倍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他实际上是代表,现在来讲这已经是第三代,第三代人不能认真反省他祖上的罪行,反而是想重振大国梦,因此他有着种种表现,也是不奇怪的。其实它是一种右翼思潮继续膨胀的反应。
五、当年唱《东方红》反省侵略罪行的日本人备受压制,现在宣传日中友好者青黄不接。
记者:在日本国内有一群老兵,他们一生致力于对华的谢罪,比如“中归联”。请给网友介绍一下吧。
徐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一般讲起来都不是铁板一块的。日本当年发动侵略,也有人反对,但是数量不多。而战后日本的社会情况确实起了变化,因为战争确实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左翼力量有一段时间还是发展很快的,要追究当年的当权者发动战争的责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街头尽是左翼游行,而且人数成千上万,反对日本当权者。
另外日本投降以后,中国对日本战犯采取了既惩治同时又教育改造的政策,应该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按照毛泽东的话讲,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讲起来这批人罪恶累累,是很消极的因素,有些人当时认为把他们杀掉算了。但是杀掉又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只是一时出气了,对这些人进行教育改造,效果倒更好。因此新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的态度,与国民党不一样,国民党是放纵,根本不让他们反省侵略罪行,放了就算了。这些人回国以后大部分又成了鼓吹侵略的骨干。新中国对关押的1000多名日本战犯,一方面让他们真正反省和认识侵略罪行,参观参观当年的大屠杀遗址,看一看中国人民受到的灾难,你也可以让国内的人寄些信,看看他们国内被炸和被破坏成什么样子。这就教育他们,你说你们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你们本国人民带来什么结果。其实这些人有点良知的也认识到侵略战争是不对的。后来中国也给他们实施教育,让他们看看新中国发展壮大,使他们过去蔑视中国的这种心态消失了。在进行教育改造之后,认识罪行,大多数在50年代中期之后就予以特赦,让他们回去。他们回去的情景讲起来也是很感人的。因为他们当时还没有什么航班,都是乘船回国。下船的时候,过去他们那些日本的战友们,到码头边还唱着《大东亚进行曲》那些侵略的军歌,挥舞着当年旧军旗,来欢迎他们下船。没想到这些人下船唱什么?唱的是《东方红》。这些人歌颂的是中日友好。而且告诉他们当年那些战友,我们过去干的是不对的。被中国赦免的1000多名日本战犯,回去之后,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几都成了促进中日友好的积极分子,积极反省战争罪行。而且在50年代,他们还建立了“中归联”,就是“中国归来者的联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宣传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中日友好。这就有效地达到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目的。
记者:据了解,这些老人回去以后,他们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日本国内对他们有一定的排挤,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徐焰:战后的日本是右翼当政,对于这些受到新中国教育的,他往往都是排斥的。我也认识一些当年从新中国回到日本的,老兵跟他们有些人也谈过。比如说他们当年有些人还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呢。抗战胜利以后,为咱们解放军还服务过。回去之后,日本警察整天跟着他们,整天监视他们。当时虽然考虑到舆论,不能把他们抓起来,但是他们就业和从事其他事情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说在通化航校教过我们解放军最早的飞行员飞行的人,他们是航空技术人员。回去之后,日本政府实际上是暗中使坏,让各个有关的企业不录用他们。结果很多人没办法,回去之后干什么?烧锅炉。就是用各种办法来排斥他们。有时候行动还要有警察跟着,警察经常到他们家进行监视。所以这些人受到很大的压制。但是越压制,这些人越感到政府这么干是不对的,越是主张中日友好。
现在,这些老人大部分都不在了。2000年,我在日本访问大学的时候,还想到日本大阪去再看一下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在通化老航校负责领导日本教官的林弥一郎。当时他跟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多老一代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问他已经去世了。而且他毕生是致力于中日友好的。
记者:您觉得这些老人的故去,会给日本国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国内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徐焰:现在在日本国内确实出现了一个问题。按照我们现在形象的比喻,促进中日友好的人也面临一个青黄不接的问题。当年积极促进中日友好的人很多都是经历过战争灾难,包括到过中国,甚至参加过侵略战争后来他反省自己罪行的人。但是战后由于日本政府和日本教育界长时间教育的结果,他不认为战争是错的。因此造成日本新一代人,尤其是现在年轻一代,他对侵略战争没什么认识。而且他们倒宣传,过去的事儿过去了,这个战争无所谓对错。反正国家之间发生矛盾就要打仗,无所谓对错。中国反倒老揪着我们过去的事不放,这是向日本示威,向日本施压。用这个办法挑动了日本年轻一代对中国的不满。因此就造成一个问题,要使宣传中日友好后继有人,要使日本年轻一代认识到当年侵略战争造成的严重灾难,这又是一个新的任务。这当然包括我们现在中国对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包括对日本的宣传力度。另外也要鼓励,现在还有一部分从事鼓励中日友好的日本人,要他们自己大力向年轻一代讲解这个事。比方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他去年访问中国的时候还专门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反省日本的侵略罪行。他也教育日本人不要再走这条路。我觉得这些促进中日友好的人士,我们中国政府还是应该积极帮助他们。
六、日本民族特点是“敬强欺弱”,中日关系未来的走向关键看中国的发展。
记者: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回顾抗战历史应该用怎样的态度?请再跟我们说说中日关系未来的走向?
徐焰:今天的人们回顾历史,当然都是为了现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将近70年。历史这么久远,老一代人大多也都不在了。那么今天的人们回顾抗日战争,目的是什么呢?一方面,以史为鉴,教育今人。另外一方面,也是振奋我们今天的人的奋斗精神。一方面,让人看清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实质,同时也要警惕当今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另外一方面,用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大家熟悉的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杨靖宇这些精神,对于激励我们今天,在优越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一代,那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能老是沉浸于优越的生活,还要学习一下前辈那种英勇奋斗的精神,为我们民族的崛起血战到底。
今后中日关系的走向,关键问题看中国发展。中日之间有过两千年的交往史。它的规律是什么呢?就是中国强大,那么日本才能够心悦诚服地愿意同中国友好。中国衰弱,日本往往就要欺凌中国。比如说唐朝的时候,中国打败了日本。日本失败之后,马上全面向中国学习,心悦诚服。日本这个民族有个特点,他愿意向强者学习,欺凌弱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打败了他,他全面向美国学习。甲午战争中间,中国败给日本,日本从此看不起中国,对中国欺凌了50年。那么日本战败之后,开始也看不起中国。日本认为自己不是败给了中国,是败给了美国。抗美援朝一仗,中国连美国都能打败,所以日本对于中国的观念是在抗美援朝一战之后开始改变的。这才感觉到中国人确实这么厉害。“支那”一词也是在朝鲜战争之后,在日本的口语中消失了。以后中国大力发展,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和观念也有了变化。当然,现在中国崛起,日本的右翼感到中国将来会在各方面压倒日本。另外,现在日本右翼对中国的崛起和造成的世界形势的变化很不适应。又想联合美国遏制中国,所以现在造成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紧张状态。今后中日关系会怎么样?应该说中国发展得越好,力量越强大,日本人应该说多数人吧,对中国会产生一种历史上那种崇敬感,那么对中日的关系将来就越有好处。讲起来还是邓小平一句老话,发展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