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4000余官兵昼夜奋战云南景谷灾区 呵护群众伤和痛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4-10-09

  解放军报云南景谷10月8日电 今天中午,因救灾排险左脚受伤的普洱市思茅区人武部军事科参谋金玉宏,又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永平镇芒费村危房拆除现场。与金参谋一样,驻军和武警部队4000余名官兵,自从踏上景谷这片四处伤痕的土地,一直冒险克难、奋战不息,紧张有序地推进各项救灾工作。

    越危险的地方,越有子弟兵奋不顾身的身影。今天凌晨1时许,第14集团军某旅300名官兵抵达永平镇后,冒着余震立即对7个自然村展开地毯式搜索。一名孤寡老人被困在危房,某连指导员胡向诚和战士周升二话不说,冲入摇摇欲倒的房屋将老人救出来。

    云南某预备役师和普洱军分区1080名救援人员顶着午后火辣辣的太阳,在受灾相对较重的芒费村帮助群众拆除危房、清理废墟。

    武警官兵纷纷争啃硬骨头。永平镇长海水库存在溃坝危险,前不久刚完成鲁甸地震红石岩堰塞湖排险任务的武警水电一总队官兵,再次临危受命,开始开挖泄流槽,排除水库安全隐患。武警交通第一总队30余名身经百战的操作手,兵分多路,重点突击,于今天14时相继抢通震区的5条道路。武警黄金部队专业地质灾害调查队伍抵达灾区后,迅速展开排查次生灾害隐患工作,为救援力量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防止灾区群众二次受灾。武警云南省总队和武警8750部队800余名官兵不顾疲劳,抢着深入偏远村寨搜救被困和受伤人员,抢运救灾物资。

    第二炮兵某部128名官兵今天11时许抵达灾区后,立即抽组50人的突击分队赶赴震中。芒费村年逾70的刀福连老人在地震中受伤,第533医院院长郝杰带来的医疗分队立即赶到刀福连老人家,为他提供精心治疗。

    成都军区空军向相关部队下达预先号令,命令12架运输机、直升机,500余台装备、800余名官兵做好随时出动准备。

    记者从云南景谷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了解到,目前,救灾部队分散部署在永平镇、迁营村、那卡村、芒东村等14个点位。截至今天18时,参与救灾的官兵共搭建帐篷710顶,搜排危房1114户,巡诊救治群众451人次,搬运物资220吨,疏散转移群众3160人。

    (综合本报记者杨彪、程必杰、张放,特约记者向辉、邓忠开、吴天喜、周锐、涂敦法、朱谦礼,通讯员江彦军、李善明、师文、李进、罗天育、孙霖、王林琳来稿)

    用心呵护群众的伤和痛

    ——子弟兵云南景谷抗震救灾见闻

    ■江彦军 本报记者 程必杰 特约记者 邓忠开

    细细数来,这次参与云南景谷抗震救灾的不少部队,均在汶川、芦山和鲁甸地震等救援任务中经受过生死考验和血火洗礼。今天,他们再次出征来到景谷,面对相对较轻的灾情,又该怎样感受群众那些细微的伤和痛呢?

    今天中午,在收治了198名伤病员的第62医院野战医院,伤员白晓宇的愁容消散了。这位哺乳期的妈妈,在地震中头部受伤,反复纠结于接不接受治疗——她担心输液治疗会破坏乳汁,影响哺乳。被劝说到野战医院后,医生给白晓宇耐心普及哺乳知识,制订特殊的治疗方案,打消了她的顾虑。

    伤员李敏在地震中左腿骨折,如果住院治疗,就无法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她不愿到距离较远的县城医院。医生上门劝她来到野战医院,通过会诊,为她制订用时最短的治疗方案。10时30分,李敏接受了手术。术后,她如愿回了家。李敏说:“没想到军医这么懂得百姓的冷暖,晓得我们的疼痛!”

    灾区群众细微的伤和痛,子弟兵都用心呵护着。今天上午,某旅巡诊分队在永平镇巡诊时,发现一位老大爷脚上有小伤口。官兵们主动蹲下来,细心为老人包扎,还给老人讲授小伤不治的危害。见到官兵这么专业这么细心这么热心,不少群众围了上来,伸出胳膊,卷起裤腿,纷纷请官兵帮忙处理身上的小伤口。

    今天凌晨1时许,当某团8名战士走进永平镇78岁的留守老人孙芝花家时,她像看到了“救星”。地震时,孙芝花独自一人睡在家中,房顶瓦片掉落摔碎的声音,让腿脚不便的她受了惊吓。

    “赶紧把老人背出来,安置好!”官兵们把老人小心翼翼地背到安全地带,帮她从家里把贵重物品和生活必需品清理出来,还搭好帐篷,供老人临时居住。

    “我哪里修来的福啊,遇到你们这些兵娃娃!”看着忙碌的官兵,孙芝花老人泪眼婆娑。

    (本报云南景谷10月8日电)

    (《解放军报》2014年10月9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