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 > 红色传承 > 军人风采

“假如雷锋正在上军校”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3-13

编辑点睛

    这个假设提得好

    众所周知,雷锋没有上过军校。

    那么,为何学员们要提出“假如雷锋正在上军校”这个假设呢?

    看过这几篇来稿,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随着学习雷锋活动正在军校蓬勃开展,学员们开始联系自身思想实际,检查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仅把雷锋作为道德模范来推崇和景仰,而且把雷锋的钉子精神、节俭精神、奉献精神等崇高品质融入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在学员的心灵中激起层层波澜。

    “假如雷锋正在上军校”,这个假设提得好。好就好在直面问题,让雷锋作为一个启发学员反躬自省的青春偶像走近了学员;好就好在通过新一代军校学员的思维和感悟,让“雷锋不老”有了新意盎然的时代内涵。(陆荣军)

    空军预警学院的学员们说——

    “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假如雷锋正在上军校,凭他的钉子精神,一定是一个刻苦学习的楷模!”在空军预警学院,学员孙景玲的发帖引起共鸣。

    “是啊,雷锋当年才是高小毕业文化程度,他多么渴望有学习的机会啊!”

    “从雷锋日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年轻人,要是有学习深造的机会,他肯定会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跟雷锋相比,要好得多了,但我们有没有雷锋那种在驾驶室里还挤出时间读书的学习精神呢?”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需要学习掌握的新知识太多了,正需要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一时间,很多学员加入讨论,大家的思绪在延伸。

    率先发帖的孙景玲,对学习一向抓得很紧。2008年9月,她以超出一类本科线4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空军预警学院。到了第一学年期末,孙景玲总分排在班级第一,数学、英语全年级单科第一。

    但是,孙景玲没有安于现状。她认识到:考第一容易保第一难。每天早上,她都坚持5点起床学英语。大学二年级,她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并取得了优秀。三年级,她不但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而且又是优秀。

    前年暑假,她备战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每天熄灯后,她都拿个小板凳,钻进唯一亮灯的水房里做习题。3个月后,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全国二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比赛,她又一次夺得全国二等奖。

    尽管在校4年屡次获奖,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标兵,又以优异成绩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但是孙景玲还是感到和雷锋有差距。她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显著特征。军事领域,知识更新最快,作为军人必须始终保持学习的紧迫意识。雷锋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足迹告诉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特约记者 夏效生)

    南京炮兵学院的学员们说——

    “节俭,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南京炮兵学院自行火炮系十一队学员王鹏,有个伴随他多年的针线包。

    这个针线包,有一段来历。刚入军校不久,学员在操作武器装备时作训服经常被撕个口子、磨掉几个扣子。有的学员把衣服送到裁缝店去缝补,还有的学员干脆重新买一套新的……王鹏琢磨开了:送到外面去缝补花钱不说,还不一定符合战备要求,买一套新的更是浪费,何不自己缝补呢?于是,就有了这个针线包。

    顺着这个针线包,该队教导员杨治国说起了“假如雷锋正在上军校”这个话题:“雷锋当兵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那段岁月不但今天的学员们没有经历过,连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从父辈祖辈那里听说的。今天,我们的学员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大手大脚的浪费习惯更是要不得。看看王鹏这个针线包,我们学雷锋就有了更为现实的针对性。”

    “假如雷锋正在上军校,他一定是一个懂得节俭的好学员。”对于这一点,学员们一点不怀疑,但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像雷锋那样做。

    学员管少俊说:每年寒假返校,很多同学都在讨论过年自己“挣”了多少压岁钱。尽管上军校基本不用花家里的钱,每月还有工资和津贴费,但许多同学家里的汇款单还是源源不断地飞来,即便这样也经常成为“月光族”。还有一些同学对卫生间里的长明灯、长流水视而不见……看看雷锋,比比自己,这些现象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越是物质条件好,越应该厉行节约。”随着这样的感悟萌发,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有了节约意识。

    “节俭,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用自己的节俭给别人带来快乐,更是一种双倍的快乐。”采访王鹏时,笔者得知:他把自己存下的2万元交给了哥哥买拖拉机,还给家里寄去1000元,嘱托爸爸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张老伯买60棵树苗。

    (蔺芳帅、特约通讯员 肖日东)

    徐州空军学院的学员们说——

    “走出自我,献出大爱”

    阳春3月,徐州空军学院校园网“飞鹰论坛”上发起了“假如雷锋正在上军校”的讨论。帖子最后写道:“同学们,请擦亮双眼,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不管他多么平凡,事情多么细小,只要留下了追随雷锋精神的脚印,请把他的故事告诉我,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分享。”

    10分钟后,网上就出现了两个跟帖。随后,跟帖不断增多。一名网友说,就在上个月,机场工程系教员罗军洪7岁的儿子被诊断出白血病,官兵们自发捐款,短短一个星期,便收到捐款10万余元。一名网友说:“我是航材管理系20队学员,沈梁是睡在我下铺的战友,两年来他每月从津贴费中拿出150元,资助3名徐州市泉山区南湖老人公寓的孤寡老人,并利用节假日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

    跟帖还在继续,到下班时,帖子已经被迅速置顶,跟帖上百条。

    其中,有一则特别简短的留言引起人们的关注:“请拨打学员1队电话!”怀着好奇之情,笔者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该队教导员郭军,他说:“我们队的学员发起了一个‘十元行动’——每人每月坚持从津贴费中拿出数十元钱,资助一名患重病的中学生。”

    “假如雷锋正在上军校,他一定会用春天般的温暖去对待身边的每一名同学,满腔热忱对待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集体需要团结,社会需要和谐,我们不能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是让别人快乐、让自己幸福。”

    看过学员们这样的发帖,郭教导员告诉笔者,现在的军校学员大部分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和祖辈的呵护下长大,自我意识比较强,通过学习雷锋,他们越来越多地获得了“走出自我、献出大爱”的幸福和欢乐。

    (韩 文、朱宝玉、肖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