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战旗报》3月8日
一路向西,向西!
越野车不停地喘着粗气,翻过了数十座皑皑雪山。
“顺我手指方向看,那个最高的山口就是查果拉,距此仅20多公里!”3月7日上午,新战士吴毅恒踌躇满志地赶到塔克逊哨所,却被班长颜红林告知前方大雪封山,上查果拉至少要等上两个月。
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初到雪域边关的吴毅恒来了个下马威,而今他只能遥望查果拉,盼望着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吴毅恒是谁?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09级学生,去年入伍进藏时刚过19岁生日,是清华校史上首位进藏服役的大学生。今天,他又把青春和阳光带到了海拔4900米的塔克逊,可战友们不明白:一流大学的高材生为什么要主动申请来这异常艰苦的哨所找苦吃?
“我不怕吃苦,也不怕缺氧,我们‘80后’‘90后’是敢于担当、可以作为的一代。”吴毅恒以自己的率真赢得战友们的理解和掌声。
从北京到拉萨,吴毅恒一下进入了全新的世界。高寒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紧张艰苦的新训生活,曾让他产生过巨大的心理落差,但他,“望着蓝天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望着战友们脸庞上泛起的朵朵‘高原红’,我胸中激情如火,浑身充满了力量,常常想起班长的那句经典台词:高原战士,只有倒下后才能被人抬下山!”
新兵四连指导员潘振华对吴毅恒的印象特别深,倒不是因为他是首位进藏服役的清华学子,而是因为他的“标兵范儿”——
一次强化训练,吴毅恒出现头昏、气短等高原反应,班长何林岭让他吸点氧,可他坚决不吸:“吸氧会产生依赖性,战场上哪有氧吸啊?只有在恶劣环境里练就过硬本领,才是真正的合格兵!”
在新兵营,吴毅恒绝对是个焦点:每天中午、晚饭后,操场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细嫩的手掌磨出一个个血泡、一层层老茧;为跨越400米障碍,他多次跌倒在地,左脸被沙石蹭得皮开肉绽……
新训考核,吴毅恒以全优成绩拔得头筹。作为首位进藏服役的清华学子,他最大的愿望是到西藏军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查果拉哨所淬火加钢——人生“清华”在军旅,挑战自我的机遇绝不能放弃!
吴毅恒申请去锻炼的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大雪封山期长达6个月,是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爱国奉献模范营”岗巴营的一个英雄哨所,1965年底被国防部授予“高原红色边防队”。
吴毅恒将在塔克逊哨所接受适应性训练,待到开山后才能登上他心驰神往的人生高地——查果拉。
“山高人为峰,不管前路多么艰险,我都要把青春写上红色的查果拉!”面对一路护送他上哨所的战友,吴毅恒坦陈了自己的誓言,“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守卫好祖国的每一寸神圣领土!”
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成长
■臧跃军
西藏边防高寒缺氧,在这里驻守,意味着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奉献更多的爱,可是,超乎寻常的代价并没有阻止那些走向雪山的坚定脚步。每逢新兵下连,都有大批英勇无畏的战士,义无反顾地走进冰封雪裹的边关哨所,清华学子吴毅恒就是典型代表。
一位哲人说过,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吃苦就是最好的修炼。历经苦难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更加懂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这世上就再没有他吃不了的苦,战胜不了的困难。苦难辉煌,像吴毅恒那样主动选择吃苦奉献的战士,定能获得幸福成长的营养,人生之路也会因此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