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国防部网讯 据解放军报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任旭、张晓祺报道:今天14时14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继去年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两次自动交会对接后,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在地面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神舟九号经过远距离导引段变轨,于18日 11时47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经寻的段自主脉冲控制,于12时41分抵达距天宫一号正后方约5千米停泊点。然后,飞船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逐渐向天宫一号靠近。
14时01分,神舟九号飞抵距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对接准备状态进行最终确认。随后,神舟九号以每秒约0.2米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
14时07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轻轻接触,经过捕获、缓冲与校正、拉回、锁紧等技术动作,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自动交会对接实施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值守。记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看到,3名航天员身着舱内航天服,神情镇定地密切监视着飞船仪表盘上的各类数据和对接过程,认真执行各种指令发送操作,并通过天地通信系统,迅速准确地向地面报告交会对接实施情况。
据介绍,此次交会对接在阳照区进行,可以考核检验交会测量设备特别是光学测量设备在光照条件下的功能性能。组合体在轨运行期间,由天宫一号负责组合体控制与管理,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工作和休息,在飞船轨道舱就餐。按照任务计划安排,3名航天员将在今天晚些时候依次进入天宫一号并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国防部网讯 据解放军报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通化、张晓祺报道:今天17时06分,航天员景海鹏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舱门,17时07分,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中国航天员首次访问在轨飞行器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看到,3名航天员解开束缚带从座椅上缓缓起身。根据地面指令,航天员刘旺依次打开飞船返回舱舱门平衡阀和返回舱门,进入飞船轨道舱。3名航天员在轨道舱脱下舱内航天服,换上蓝色工作服。随后,航天员刘旺、刘洋回到返回舱,景海鹏留在轨道舱继续工作。
在完成各项准备后,景海鹏于16时05分顺利开启飞船轨道舱舱门,进入对接通道。在刘旺的密切协助下,景海鹏成功打开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
航天员刘旺、刘洋随后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3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活动。
国防部网讯 据解放军报北京6月18日电 李筱梅、记者张晓祺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在太空的‘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
18日17时07分,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入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航天界专家认为,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不仅全面检验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而且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又一历史性跨越,中国人离建立太空家园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我给这次任务打95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王忠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务完成得非常完美,超乎想象。但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还有10多天的天空飞行,还没有到打满分的时候。”
王忠贵认为,无论是航天员乘组的表现,还是天宫一号的性能,都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景海鹏作为指令长,非常沉着、冷静,与刘旺、刘洋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令人赞叹。”王忠贵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了200多天时间,各项指标性能均超越预定状态。”
测控通信系统在保障交会对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两个飞行器的精确对接,为航天员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我们事先准备的多套预案,都没有派上用场。”钱卫平说,“尽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但现在还不是激动的时候。”
在组合体飞行6天之后,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将再次分开,在航天员的手动控制下完成第二次交会对接。“手控交会对接是前所未有的试验,我们必须持续保持系统的高可靠性,在所有环节上做到无懈可击”。
国防部网讯 据解放军报北京6月18日电 姜宁、记者张晓祺报道:记者今天了解到,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舟九号飞船原本计划实施5次变轨,只进行了4次就成功进入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与天宫一号处在相同轨道面的交会对接点上。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研究员唐歌实介绍,中心通过精密定轨和精确的轨控效果标定,研究分析认为第5圈和第19圈轨道控制将对轨道面产生一个固定偏差,因此可以利用这个偏差,来替代第13圈的轨道面修正,从而取消原来设计的轨道面修正控制,将原来设计的5次变轨减为4次,在简化飞行控制操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航天员和飞行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远距离导引段变轨控制,是实施交会对接任务的关键步骤之一。由于变轨控制频繁、时间间隔短,空间环境复杂等因素,对短弧段定轨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采用高精度动力学模型和多种数据源融合的短弧段定轨方法,有效提高了测定轨精度。
另据了解,飞行期间,航天员乘员组与地面控制系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次向地面通报了飞船工作状况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进入了轨道舱开展了部分空间科学实验。
上图为6月18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画面。
新华社发
上一篇:胡锦涛会见卡尔德龙总统
下一篇:牵引“神九”:那些人,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