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辉煌之歌 奋进在打赢的征途中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08-07

导读:

    联则强 合则胜

    伍正华

    联合,一个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制胜路标,鲜明地矗立在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的征途上。

    从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一个历史性大趋势越来越清晰: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联合作战已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正如胡主席强调指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基本形式是一体化联合作战。”

    10年来,从建立训练协作区到实施跨区机动演练,从三军联勤试点到通用装备标准化建设,从联合作战人才的培养到联合作战实验室的搭建,我军联战联训伴随着军事变革和军队转型,已经从最初的寻求观念破茧成蝶,稳步向搞好顶层设计、理顺指挥机制等深层推进,一些制约联合作战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联合首先取决于高效顺畅的指挥机制。在编制体制调整过程中,我军探索减少指挥层级,变树状指挥为扁平指挥。同时,理顺总部、军兵种、战区联合作战指挥关系,整合作战资源,完善联合机制,构建联合作战指挥控制机制,提升战区联合作战能力。

    联战呼唤联训。联合训练是我军向信息化战场迈进的方向性问题、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历史课题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大现实课题。10年探索证明,抓住了联合训练,就抓住了战斗力生长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从而以高屋建瓴之势,收纲举目张之效,带动军事训练整体水平的跃升。

    联合作战,标准化是关键。外军认为:“没有联合作战的战争是地狱,而没有标准化的联合作战是真正的地狱。”在联合作战建设中,我军重视实施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切实解决平台难统一、数据接口难兼容、信息资源难共享等突出矛盾,取得显著成效。

    这10年来,外军不断创新未来联合作战理念,涵盖了未来战场陆、海、空、天、网络、电磁空间等全部空间范畴,尤其注意打造各种新锐作战力量,如空军远征特遣部队、海军远征电子战中队、海军陆战队空陆特遣部队等,这对我们改进和加强联合作战,提供了重要警示和借鉴。

    联则强,合则胜。透过我军10年来联合训练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联合训练正深入人心,成为加速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的强劲引擎。

一个时代,一串脚印。10年来,迎着军事变革大潮,我军联合训练风起云涌。济南战区某集团军作训处处长孙大勇置身中军帐,见证了这一历史性巨变——

一位作训处长的战地日记

记者 梅常伟 特约记者 李东星

 
 

    “×月×日,对抗伊始,蓝方凭借空中优势,不断袭扰……一仗下来,险象环生。好在我们有空军、海军的‘眼睛’,总能先‘敌’而动。”

    ——摘自作训处长孙大勇战地日记

立体侦察“眼”观六路

    清晨的胶东半岛,薄雾笼罩。一场联合实兵实装对抗演习拉开战幕,红方装甲群快速向作战地域机动。

    “卫星侦察,疏散伪装。”装甲群闻令而动,立即化整为零,小群多路,分散隐匿无形。

    陆上装甲群躲过了卫星侦察,海上大战已经开始。来自陆军侦察分队、空军雷达站和海军预警机等各类侦察预警信息实时涌至。

    随着红方指挥员、北海舰队参谋长袁誉柏的一声令下,各作业席位人员十指飞键,依托情报处理系统,飞快地对侦测目标进行相互验证。

    随即,荧屏闪动,上万平方公里海空域的综合三维态势图闪现眼前,蓝方飞机、舰艇的类别、型号、数量以及电磁信号,一览无余。

    多“眼”合一,战场新景立现:往日平面透明战场变成了全维感知、立体透明,不仅各兵种比以往看得远、看得准、看得全了,而且信息共享、互为印证。

    依据三军联合侦察,红方实时调整部署,给来犯之“敌”予以迎头痛击。

    “×月×日,天还未亮,战斗就在‘五维战场’全面打响。面对多维战场,三军协力打了几个漂亮仗,都是联合指挥、多‘脑’合一的成果……”

    ——摘自作训处长孙大勇战地日记

    联合指挥多“脑”合一

    在联合指挥所,我发现,各作业席位上,不仅有“海军蓝”,还有身着迷彩的陆军、第二炮兵指挥员和穿着飞行夹克的空军指挥员。

    战斗打响了,蓝方在实施无人机侦察和电子干扰后,出动飞机和导弹快艇,欲袭扰海上运输编队。

    “为防止蓝方低空进入,应立即命令舰艇防空武器、便携式防空导弹营出舱占领阵位。”济空某师师长段国华提出建议。

    战斗在海上打响,谋划在三军展开。两分钟后,一份三军参谋人员群策群力的决心建议,通过一体化平台传到了各级指挥员面前。

    三军联“脑”,战力合聚。随着指挥员的命令下达,空军两架战机迅速前出向蓝方空袭兵力发起打击,而陆航武装直升机的凌空打击,让蓝方快艇遭受了“灭顶之灾”。

    过去联合作战,陆军唱主角,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通常只派联络员作为“代表”,到陆军指挥所受领任务。如今,每一次指挥都是集体作业、共同进退。

    行走在一个个中军帐,目光所及,情报分析处理、筹划火力打击、联合指挥控制、综合后装保障都是三军协同,联合指挥已从“貌合神离”到“形影不离”,从“各自为战”到“联手抗击”。

    “10余架‘敌’机升空,向我联合指挥所方向逼近!”某摩步旅旅长孟凡清见状,一边命令防空群迅速对“敌”机实施打击,一边引导某导弹分队空中捕杀……

    “×月×日,实兵实弹演练激战正酣,海军引导战机点穴,舰炮打击纵深阵地,蓝方前沿防御阵地,变成一片火海。联火打击,效益倍增,打得真爽……”

    ——摘自作训处长孙大勇战地日记

    联合火力攥“指”成拳

    碰到难啃“硬骨头”了。实兵实弹演练伊始,红方某装甲团节节推进,突然在一片断崖前停住了。

    战场评估,一波次的火力突袭,蓝方毁损不到5%。

    “这样打下去,200吨弹药也不够。”红方战役兵团指挥员马宜明定下决心:“命令空军某部×时×分,从××度角进入,空中打击两分钟后,从××度角返航。”

    很快,空军战机准时到达,拔掉拦路虎,装甲团快速占领“敌”前沿阵地。

    “要在以前,碰到这样的硬茬,我们只能死磕硬扛。如今,联通三军的信息平台将各自为战的军兵种火力融为一体。”北海舰队司令部军训处处长王显峰高兴地说。

    我在联合导调大厅中看到,三军作战集群的各个火力单元清晰标注在屏幕上,参谋人员不断根据前线反馈和目标动态,进行打击方案制定、优选、下发,谁反应最快谁打,谁效费比高谁打。

    “火力协调部位,迅速收集目标毁伤信息……”为精准控制作战进程,红方战役军团参谋长宋鸿晓下达了命令。

    顿时,舰艇劈波,战鹰轰鸣,蓝方一线岸滩目标毁伤实景,被三军联合侦察系统传回联指:“主攻方向毁伤40%,助攻方向毁伤35%……”

沙场回声

    立体夺控。宗喜好

    海上攻击。王松岐

    联合突防。刘应华

    长剑列阵。胡文潇

    海上观测。熊利兵

    这几年,部队联合训练“年夜饭”变为“家常饭”,通过体系聚成,变“铁指”为“铁拳”,使日常训练与未来战场对接,推动着联合作战能力不断攀升。

    ——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蒋谟祥

    决胜海天,用己之长制敌所短是关键。10年联战联训,让我们学会在联合作战框架内,充分发挥三军火力优势,科学分配打击目标,用最小的代价赢取最大的打击效果。

    ——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陈岳琪

    这几年,我们战鹰上天,可“百步穿杨”。但这个品牌的树立并非我们的一己之力,而是三军联合的功劳。“飞龙”在天,如果没有三军信息融合带来的准确指引,精确打击就是一句空话。

    ——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杨永飞

    未来战争发现即摧毁,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以秒计算,这就需要军兵种间的密切协同。除了各系统要素间的无缝链接,更需要三军将士能力素质的“无缝链接”。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旅长徐东峰

    去年参加战区联合演习,遇到演习总导演、某集团军军长马宜明少将。没想到,马军长一上舰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几年的联合训练,三军部队联战更联心,真的是神形兼备了。

    ——北海舰队某支队二级军士长辛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