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壮丽的时代远征
一名舰长的“成长路线图”背后,是一项重大战略的推进。
10多年前,以柏耀平为代表的中国“飞行员舰长”亮相,实现从蓝天到海洋的跨越,拉开了我军新型指挥人才成长大幕的一角。
如今,这个舞台上演的不再是“独幕剧”。
从风起于青萍之末,到浪高潮涌之势。10年间,我军新型指挥人才成长的“路线图”焕然一新,一个路标赫然在目:联合!
这10年,正是世界新军事革命高潮迭起之时。世界军事强国都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的战略支撑。
胡主席洞察时代风云,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高度,对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密切关注。2004年12月,胡锦涛主席指出:必须采取超常措施,加快解决我军人才匮乏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足的问题。
这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推进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大举措。走向这个“战略高地”,全军和武警部队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时代远征。
如今,在中国军事人才的天幕上,这个战略高地已是星光闪耀。来自国防大学的数据显示,最近5年来,这所中国军事最高学府,为全军和武警部队输送1万余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年轮备忘录
2003年
中央军委将国防大学定位为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步入崭新阶段。
2006年
设立优秀指挥军官和参谋人才奖,每年表彰奖励800名优秀指挥人才。
2007年
8月,总部召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007年
12月,总部下发《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加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意见》,推动院校教学进一步向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聚焦。
2008年
4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军队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形成分工明确、互相衔接、逐级递进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体系。
2008年
6月,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国防大学召开,会议总结推广了部分单位的经验做法,全面部署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
2009年
10月,总部在某集团军召开现场观摩研讨会,总结推广利用“网络干校”学习联合作战知识的基本经验,探索依托网络培养提高联合指挥素质新模式。
2010年
2月,总部决定将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知识培训班调整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班,重点轮训作战部队军、师职领导干部,打牢联合作战指挥素质基础。
样本人物:
一位舰长的成长路线图
记者 钱晓虎 通讯员 季 滨

台风过后的黄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舰长石磊的指挥下,完成防台任务的“哈尔滨”舰顺利踏上返港之路。 几个月前,石磊和“哈尔滨”舰参加了世界瞩目的“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演习,其精彩表现赢得俄军同行喝彩。 驾驶新型战舰的开拓者 从军校毕业到“哈尔滨”舰任副航海长的第二年,石磊参加了在东南沿海举行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 那次演习,无论是火炮射击还是导弹齐射,无论是鱼雷出击还是深弹投放,无论是对空中目标还是对海上目标,“哈尔滨”舰打出“满堂彩”,让石磊第一次领略到联合作战的力量。 2009年,“哈尔滨”舰进行信息化改装,耗时近3年后,装备升级完成。石磊此时已升任为该舰第七任舰长。“哈尔滨”舰的现代化改装让石磊欣喜:新型指挥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处理来自岸、海、空、天等多维空间的数据信息;新型武备系统、速射炮、多枚远程反舰导弹、新主炮系统,使战舰火力更强大。 作为联合作战体系中的一环,“哈尔滨”舰带着石磊又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在中外联演的硝烟中成长 石磊的成长,和海上联合军演紧紧联系在一起。 继那年首次接触联合作战之后,1997年出访美洲四国之旅,成为他获取新型战舰“上岗证”、深化现代海战认识的开疆之旅。 第一段航程是从广东湛江到美国夏威夷,18天航程,经历15天大风浪。不断冒虚汗的石磊,还得铺开海图,标定方位,琢磨洋流走向、气象状况和海区环境。 在美国,他登上“星座”号航母,和美军直接接触,对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有了清晰、直观、深入的印象。 此后,石磊的成长进入“联合军演时代”—— 2004年中法海军黄海联合军演,“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2007年,中、澳、新三国在南太平洋塔斯曼海域举行的由中国首次倡导的三边海上联合演习……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俄“海上联合-2012”实兵演习,对于石磊来说,更是一次检验。 “每一项联合演习项目都需要有扎实的训练作为基础,表面上看,对参演军舰的协同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质上,更加考验两国参演军舰的基础训练水平。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协同配合、环环相扣,中俄两军将各项基础训练内容融合在了一起,展示了扎实的基础训练水平。”石磊说。 演习那天,石磊运筹帷幄。设在哈尔滨舰的海上编队指挥所实时分发指令。一时间,空中、陆地、海上信息奔流,火力实现最优配置,为海上编队织起了一道道立体火力网。“炮响靶落”“弹无虚发”,哈尔滨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真本领,让俄罗斯同行伸出了大拇指。 “时隔7年,中国海军再次与世界强国海军同场竞技;时隔3年,中国舰艇编队又一次在黄海向世人宣示了中国海军的最新实力。我们不负众望。”石磊说。 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与世界海军强国的一次次过招中完成了自己化茧成蝶般的成长。海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库里从此又多了一个名字。 我们的下一站名叫大洋 石磊曾在一艘导弹护卫舰上任舰长。2008年的一次演练中,他指挥的战舰要单舰抗击两枚导弹。石磊说,当时装备还不够先进,两枚来袭导弹间隔时间短,抗击难度大。 他指挥的战舰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并创造了海军首次单舰成功连续抗击两枚来袭导弹的纪录。石磊深有感触地说:“装备再先进,人的作用不可替代。” 石磊的成长,得益于海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部署—— 近年来,联合作战知识普及化学习活动在海军全面展开,联合战役指挥、军兵种交叉知识培训力度不断加大,联演联训形成机制。来自海军干部部的信息表明:“十一五”期间,上千名高素质复合型优秀指挥人才脱颖而出。 “中俄联合演习结束,当阅兵舰通过受阅编队时,在这个由中国海军最新型驱护舰组成的编队里,每一个人都切身感受到祖国强大和海军发展带给自己的荣耀与自豪。”石磊激动地说,“海风阵阵,夹杂着浪花扑面而来,受阅编队官兵嘹亮的口号,把他们的自豪传向远方,那个地方是我们的下一站——大洋。” 纵深访谈: “战略高地”群星闪耀 ——访国防大学教育长夏兴有 特约记者 褚振江 记者 王通化 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胡主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推进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大举措。走向这片“战略高地”,我们进行了一次怎样的远征?取得哪些重要成果?未来的图景如何?日前,就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这一话题,国防大学教育长夏兴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创新实践,成绩斐然 记者:近10年来,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历程? 夏兴有: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和发展三个阶段。2003年之前为起步和探索阶段。这年,军委将国防大学定位为“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标志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进入发展阶段。特别是2008年6月,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座谈会召开,对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1年召开的全军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实施《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迈开新步伐。 记者:国防大学作为全军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是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主阵地。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果? 夏兴有:作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培养的人才必须平时胜任组织联合训练、战时胜任指挥联合作战。一句话,就是能够“从这里走上战场”。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积极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高级军事任职教育特点规律,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全新模式。一是围绕提高联合意识、联合素养和联合指挥效能,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二是围绕推进多样化、模拟化、基地化训练,大力改进教学手段;三是围绕加强联合训练联合作战,努力优化教学组织。近年来,学校为全军和武警部队输送1万多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可谓群星闪耀。 步履铿锵,风景壮阔 记者: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加紧改造和重塑军队的战略支撑。请问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主要有哪些模式?我军在这方面有何特点? 夏兴有:综合来看,世界各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美军为代表的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相结合的逐级培养模式;二是以英军为代表的三级同校一体合成的院校主导模式;三是以法、德为代表的部队岗位实践成长为主导的培养模式。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由军兵种指挥人才向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转化、由联合作战参谋向联合战役指挥员再向战略指挥员递进的过程。2011年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进一步完善了以生长干部初级指挥、兵种(专业)指挥、合同作战指挥、联合作战指挥四个层次为重点的指挥军官逐级培训体系。 记者:请您结合《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展望一下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未来图景。 夏兴有:我军正处在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我军的军事变革呈现出从思想理念、制度机制到人才培养等系统性变革的发展趋势。中央军委颁发的《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谋划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提供了遵循。未来10年,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需求将逐步增强,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数量更加充足,质量大幅提升,结构整体优化,作战部队军、师级指挥军官,经过联合作战指挥培训和具有跨战区、跨军兵种联合军演经历的比例将大幅改善,组织联合训练、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的能力将显著跃升,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之路越走越宽广,风景越来越壮阔! 陆 军 协调战区内诸军兵种部队和军地院校,首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协作区。 海 军 发挥兵种齐全优势,构建以“三级七阶”为主体、多级轮训为补充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体系。 空 军 探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基地化、网络化训练新路,构建基础训练、作战模拟、军事演习互为补充的实践锻炼平台。 第二炮兵 推进指挥和参谋军官多岗位交流锻炼,促使干部交流由局部交流向大范围交流转变,单一交流向系统交流转变。 武警部队 派出指挥员参与重大军事行动联指决策、与外军联合组织反恐演习,提高各级指挥员的联合意识和决策能力。 
上一篇:迎接党的十八大:新型作战力量崛起
下一篇:中俄举行第七轮战略安全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