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

联系电话
0512-65563733
微信公众号

协会地址:苏州市虎丘路88号

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 新时代国防教育 > 时事新闻

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改革与发展
发布者: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2-10-29

  十年发展,中国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成就无愧历史;十年改革,中国在矛盾凸显的“深水区”攻坚克难,寻求新的突破。

  改革推动发展,发展促进改革。二者有机互动,交汇成新时期最强劲的时代主旋律。

  “中国奇迹”背后的秘密:改革为“中国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中国施行2600多年的农业税赋体制的终结。

  铁犁破土,春雨润物。

  过去十年发生在农村大地上的“千年之变”,又何止一件?孩子上学免学费,医院看病可报销,养老有了社会保险……

  新一轮农村改革,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改革的一个突出变化——从过去主要体现为自下而上、单项为主的探索性改革,过渡为顶层设计、综合配套的自主性改革。

  十年经济改革,“科学发展”成为鲜明主线。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十年社会改革,“民生优先”成为最大亮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此后,以改善民生、分享成果为主线的社会改革和建设,迅速成为中国的主体性改革。

  编织关乎13亿人的社会保障网,被称为“世界性难题”。随着改革提速和投入增加,短短几年,我国社会保障网络覆盖面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从单位扩大到城乡居民。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改革也全面推进,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十年文化改革,“提升软实力”成为重要目标。

  2003年以来,中国提出“文化强国”,并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做出部署,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十一五”期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5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0%。

  这组数据的背后隐含了一个国家的十年奇迹:GDP年均增长10.7%,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9%的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135美元提高到5432美元,迈进“中等收入”国家门槛。

  “攻坚克难”背后的思考:科学发展对“中国式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成就和变化举世瞩目,矛盾和困难极具挑战性。

  理性看待难题,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不能逾越发展阶段。

  ——一些难题的产生,正是因为改革还不到位、不彻底。

  天刚破晓,北京儿童医院门前就有人排队等待挂号。不一会儿工夫,弯弯曲曲的队伍排到了300米开外。一旁做早点的师傅告诉记者,这一幕差不多天天上演。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合理配置资源,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小社区门可罗雀”的现状。显然,要真正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目标,改革的路还很长。

  ——一些难题的存在,是因为政府转型尚未完成。

  一些政府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以行政许可法为例,一些部门不叫“审批制”了,改成“核准制”,其实本质没变。

  ——一些难题的出现,是因为发展理念的偏差。

  发展经济变成“招商至上”、城市化变成“楼市化”、谋求“土地财政”公然挑战楼市调控政策……这都是扭曲的发展观。

  理性面对难题,盲目轻视不可取,消极畏难更不行。

  我们必须看到:这些难题的产生有其客观性、阶段性和必然性。

  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中国要用几十年化解西方几百年遇到的难题,必然是传统的痼疾、时代的痛楚叠加交织的过程。

  我们必须清楚:在科学发展新阶段,改革难题始终绕不开躲不过,迎难而上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必须坚信:只要踏踏实实践行科学发展观,难题必将逐一破解。

  “凝聚共识”背后的期待: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之后,“改革共识”再次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命题,摆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凝聚共识——创新精神不能缺失。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中央基于现实的召唤,又何尝不是历史的回声?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0多种在历史上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无一例外:不是他杀,而是自杀。原因很简单:它们失去了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活力,最终被历史淘汰出局。

  凝聚共识——改革动力需要强化。

  深化改革,必须调动和整合全社会支持改革的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这就要求将顶层设计与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股改革动力融为一体。

  凝聚共识——重点领域亟待突破。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改革攻坚,难在对改革者自身的改革。“改革本来是要取消部门不合理利益,结果现在有一些立法,往往是以对口部门来牵头,反而变成了对部门不合理利益的强化与合法化。”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能不能突破,既考验勇气,也考验智慧。

  凝聚共识——中国特色必须鲜明。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实现过十几亿人的现代化,中国改革绝不意味着简单地照搬西方体制。

  须臾懈怠,可能坐失良机;半点停顿,或将前功尽弃。发展的目标生动而清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我们的目标如期实现,改革必须永不停滞!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汪金福、宋振远、季明、刘敏)